圣人“有情而无累”

圣人“有情而无累”。

圣人有感情,但是不为感情所累。

比如有人见到小孩落井,惊骇悲悯之情自然而生,若是救不得,则难免自责而不安,若是圣人,惊骇悲悯之情有之,自责不安之情亦有之,圣人和普通人的差别就在于,圣人因事而情生,事过而情灭,不会让这种感情影响自己,更不会因此而影响了其他事。这就是所谓“有情而无累”。

那么,如何能做到“有情而无累”?

程颢《明道文集》卷三:“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人之情各有所弊,故不能适道,大率患在于自私而用智。自私则不能以有为为应迹;用智则不能以明觉为自然。……圣人之喜,以物之当喜;圣人之怒,以物之当怒。是圣人之喜怒,不系于心,而系于物也。”

其中“廓然而大公”对应的就是后面的“自私而用智”,人在应对事物之时,一旦存了自私的心,就没有办法跳出自己本身的限制,就难以做到“不系于心,而系于物”,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难以做到客观公正。

孔子曾经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这个地方说的是“迁怒”,其实怒也好气也好,喜也好悲也好,都是情感情绪,能做到“不迁怒”,自然也能做到“不迁喜”、“不迁悲”,将自己的感情放在万物之外,顺应万物自身的悲喜。所以颜回是一个快乐的人,“回也不改其乐”。

“圣人之喜,以物之当喜;圣人之怒,以物之当怒。是圣人之喜怒,不系于心,而系于物也”

能做到如此,或者说尽可能接近如此,就是接近于“有情而无累”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