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工作中突然有小感悟,把它记下来。我说,合作商也是学习的教材,你认为呢?
作为采购的我,接触供应商是必不可少的其中之一项,曾经我认为学习就是一个掌握工具和技能、多读书,一种钻到自己小认知和小世界里。也许2017改变了我。
近50余家供应商打交道,我发现了越来越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工作、人际、甚至人品的好坏。说点今天发生的事情结合工作给我的感受吧。
工作态度(积极?懒散?谦虚?)
这个无关企业规模大小,纯属人的问题,我接触中有个企业无论见面还是电话亦或微信沟通,都能强烈感觉到对工作的漫不经心,也许是公司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造就他情绪不稳定,负能量很多。这种情绪我也存在过,当我看到他时,我才醒悟过来,如果公司的好坏已经没办法改变,能够调节的就是自己心态,我想着自己这种心态面对他人时,也不能够给自己带来好运,只会将不好的影响继续扩散下去
认真和责任
有责任心的人,做事必然会认真,我认为这应该是个有关联的因果关系吧。同样是完成任务,有的仅仅是完成,有的会将异议地方备注清楚,甚至一句提交完毕查收邮件都会在印象中加分。
效率是关键
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或者提前完成必然会有好印象,至少如果发现问题,可以有时间更改,拖延任务影响多方的进程,手上有几家企业迟迟不能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作业,我只好一遍遍电话提醒,一次还可以接受,多了几次后,跟记住优秀的企业一样,我脑海里对这些企业印象也会很深。换位思考自身,也对自己提了醒。
离职交接
举个好例子,有的企业员工离职后,新人员对接的方式一定会联系我这边备案,这样我得到了及时的消息后再下一次通知不会发生错误通知或者疏漏。让人生气的一次是,我通知的信息在时间节点后迟迟未收到回应,好不容易电话联系到对接人,他告诉我离职了,现在公司是谁接手不知道也没有电话,我绕了好半天才找到新的对接人。在我看来有些文件是关乎公司商业机密的事情,如果没有及时备案新的联系人,发给原来离职人那里,如果当时留下的邮箱又不是企业邮箱,不好的话对公司造成什么后果可想而知。我在刚入职职场的时候,经历过上任主管离职没有完全交接,对于新人的我来说真的是一头雾水和困难,所以提醒自己当面临自己离职时,一定要做好交接工作,这是一种态度,也体现一个人人品好坏。
不懂就问的处事原则
真的,我越来越喜欢这个方式。不懂就要问,比起后来犯错更会让人接受。提出问题不仅仅是自己不明白,更多的也是让被提问者明白问题并加以改善需要完善的地方。我喜欢每当项目启动时,前来询问的供应商们,首先,问了后提交过来的材料出错率才不会太高,其次,通过这些问题项目组才能更熟悉底下业务,才会有考虑改进的地方。当我今天将一份很简单的表格重新打回去三四次的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这家企业再填写不明白的地方不能够电话问一下,怎么会出现三番五次重新修改的情况发生呢?
我常常想,假如我是老板,这几十家企业是员工角色,势必接触中会慢慢存在有所青睐、愿意交重任、愿意合作的人之一了。人与人接触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犹如一面镜子,看到他人也是映射自己。
发现的眼睛、思考的头脑、沉淀的心境。你有发现美的眼睛去欣赏,也要有发现丑的眼睛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