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西湖公园每天晚上都会熄灯的原因,每次去西湖跑步都要戴上FMT送的那个九色腕表。虽然说是“一次性”的吧,当时为了充分发挥它的实用价值,觉得它想必在电源的使用周期内还是可以一展身手的吧,因为市面上并没有这样设计的一个用可以变色的大彩灯制作的手表。
没想到,跑着跑着,或许做了什么用力的动作,那表突然粉身碎骨断成六七截,飞向西湖湖中,连同扣在我手上的腕带一同不知去向。
当然显而易见的是,这是赠送的表,自然制作的质量不敢恭维,包括塑料壳什么的,尤其是经过拆卸螺丝换过电池的塑料壳,更是如此。不过,会离奇地突然自杀式粉碎,连表带也受这“爆炸”的冲击波作用不知去向,我宁可相信这是一种强烈的暗示信号。
倒不是说这表丢了有多遗憾。只是毕竟也是一个曾经很喜欢的物件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粉碎了,我敏感而多虑的神经,一下把它识别为对我强烈的警示。
于是我想到,这表有一部分用途是作为承载记忆而存在的。如果哪一天我的记忆粉碎了,会怎么样?
就是突然消失了对过往那些美好事物的记忆。
现在其实就已经在消失了吧,虽然不是一下子消失,那些神经元的联系也必定是在慢慢萎缩,这是不可逆的生理过程。比如,一个月前在K1519,在集通铁路上看到的那些风景,现在已经被我文字下、照片中展示的那些风景,被从卫星遥感数据推导出来的那些风景所替代,只留下少许一点点从当时起就一直留下来的原始的“风景数据”。
虽然,写下来的、照下来的风景,已经很接近当时亲身感受到的景象,而且这也是旅行结束我赶着把游记写出来的原因,也是每次照相的时候,我都要通过参数的调节,让照片尽可能逼近自己当时看到的东西的原因。但毕竟这都只是个近似,而只要是近似的东西,就给人不真实感,就好似在看别人写的、照的东西一样。看别人的游记,也不会让我们觉得我是亲身经历过了,而是会让人觉得“我也好想去一趟”。
有时候对这一点我也很矛盾:旅行的时候是该更认真的去体验,还是留下更多的纪念品。当然,文字、照片、微博签到等,都属于广义的纪念品的范畴。
比如说照相,意味着你要分散你的精力去尝试相机的参数,分散你的精力固定机位并操纵相机,必然会让你当时的旅行体验受到影响。但是反之像这次一样,过后我就光记得当时是如何要被集通的月夜雪城美昏过去,光记得自己在FMT那会儿是如何爆发出自己从未展示过的激情,做过从未有过的如此燃的事情。至于其它细节,却真的在淡忘。
这样就够了吗?
究竟是一瞬间的疯狂体验好,还是牺牲体验的极值留下纪念品好?
现在要我选择的话,我还是会选择前者。
毕竟让我有这样强烈的体验的事情并不多,体验一次就真的算一次。而能够慢慢沉浸在其中体验的事情,是可以通过身边的人、身边的氛围得到的,就好像上学期的宿舍,就好像2015年的春天的一中一样。强烈的体验,果然还是必须要做这种事情,也是我最缺少的一类体验。
之前还有过“既然会忘的,为什么还要花大功夫去设计、去期待、去回顾”这样的想法,进而就觉得不想再做一些什么娱乐了。现在觉得这种想法比较无聊,就跟“既然会死,那活着干嘛?”这种想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留下的纪念品是要给人不真实感的,事实上也并不可以带你真正重回那时的情景。当然的确可以换回一些回忆,但那和当时的那种体验来说,果然还是那种体验更棒,与其清晰的回忆当时70%享受的事情,还不如当时百分之百享受,过后稍微留个印象就好。我是这么想的。
事实也证明,旅行过后的心情主要也不是由这些回忆决定的,而是由现实决定的。这让我觉得,珍惜我身边那些温和的气氛,可能会比完成一次旅行还要重要。
回到最初的话题,如果突然间记忆粉碎了,那会怎么样。比如现在起就忘掉毕业旅行的所有事情。
太痛苦了吧。
至少回忆还能让我不时涌上一阵夹着活力与幸福感的萌动,能让我知道自己之前有过这么厉害的体验,说不定能帮助自己更有干劲地前进。
不过现在回忆已经有点变成耽于回想了。沉浸在回忆中的感觉似乎比现实更幸福一些,不过这就会让现实的情况变得有些糟糕,和今年的第一目标“活在当下”是不符的。
只能提醒自己,回忆是为了“活在当下”而服务的,让自己还存留着这样能够为一件事激动的内心,然后去创造新的美好的回忆。这才是应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