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海子说:1986年读的最好的书是《瓦尔登湖》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上学期间学了那么多知识,读了那么多文字,可是这八个字应该深入每个人的内心,而我们中的你和我,我相信,曾多次,向远处遥望,不管是内心的声音还是脱口说出“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个疫情在家快两个月了,看了好几本称之为故事的图书,有故事的书会更吸引你读下去,你的好奇心导致想一口气读到书籍的最后。而读《瓦尔登湖》我愿慢慢读下去,一共18篇散文,一位写诗歌的人写的散文,可想,内容是多么的唯美,作者是多么的文艺。
就像当初我们羡慕海子的“面朝大海”,我们甚至也和海子一样,把“这”当成我们的人生奋斗追求的目标,多年后我们明白,“很难实现,只能想想。”
写读感其实特别不喜欢再把内容简述,因为觉得作者是用心写的文字,我再来了个叙述,觉得有那么一点“亵渎”,再者我怎么去叙述都说不出作者那种情感。我也就真的只能谈谈我的读感。
因为另类的作者选择了一种另类的生活,这种另类的生活又是我们这些俗人羡慕不已,却不敢去做的事。作者选择在瓦尔登湖附近自建了一座小房子,在那里生活了二年零两个月,这18篇散文,就是他的所想所做所接触的自然,当然他不抵触交际,甚至他欢迎不管是人、还是任何动物的来访。
这种生活让他有大把的经历和时间,去观察他生活的森林周围的一切,包括两种蚂蚁大战,描写的都那么有趣,“在阳光充足的山谷里,在木屑中间,我看见一对蚂蚁紧紧地抱成一团,难分难解,现在已日到中天,它们准备厮杀下去,直至太阳下山或生命终结。”在《禽兽为邻》这一篇,描写蚂蚁大战就用了近两千字,“我不知道作战哪一方是胜利者,也不知道战争的起因,可是,在那一天的其余时间里,我感到彷佛目睹门口发生一场残酷、横尸遍野的人类战争,使我为之激动和痛苦不已。”
作者梭罗在本书中从选址到建造到独自生活,选择自然,并深爱周围的一切,不忍心去捕鱼,不想去猎杀任何一种鸟,甚至喜爱在冬季投抛玉米粒来吸引多种动物前来吃,并那么耐心细心的观察它们的吃相和动作,去分析每一种动物的心理。他想要的很少,他不奢求更无贪念,他只在附近开垦可以满足的土地,种植足够吃的豆子,不去破坏闯入的植物,不去伤害闯入的动物,因为这里的一切本来就属于它们,而梭罗只是暂时借用。
二、
“十六岁那年,我把脚步转向这庄严的学府,牢牢记住(至今还一直记着)我有两只耳朵,一张嘴。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但是征服的不易,再来这样一次我就毁了。”
这本书里面有很多看似很简单,可是再读我未必能理解的话,我想我读完我了解的依旧只是皮毛,“如果一个人能自信地在他所梦想的方向上前进,争取去过他想象的生活,就可以获得平常意想不到的成功。他将把一些事抛在后面,超越一个看不见的界限。”这一句是不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反复去读,然后深思我们“所梦想的方向”是何方,“想象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我们能否抛开一切,是否能超越那个看不见的界限。其实简单来讲,我们很多人连想都懒得想了,眼下生活的琐碎已经把我们“打造”的日趋“完美”了。
所以看完这本书,在我打开下一本的时候,我还在时不时去看书架上的《瓦尔登湖》,感觉那种令人羡慕的美好生活,就在那本书里,他离我那么近,可是一个眨眼,看四周,其实真的好远好远。
“为什么我们要这样急不可耐地达到成功,为什么要这样不顾一切地去冒险进取?如果一个人跟不上他的同伴,也许是因为他听到不同的鼓声。”
看的时候以为看的是别人的森林生活,越接近尾声,随着作者的结束语,越开始不断地去联想。我自己内心的那一片宁静之地在哪里,它是否一直存在,我是否为之努力守护。这本书就是这样勾起我想写点东西的,现实生活不允许而且我也确实没有那个魄力要抛开尘世去追寻那种生活。但是在疫情之下,读到这本书,让我多么想去亲近泥土,回归自然。如果都不能,那么我们隔离在家,是否发觉简朴生活的重要性。
享受当下的生活,珍惜当下的一切,不为过去所烦累和担忧。就像作者所言:满足今日,后必有祸。“后必有祸”让我一度以为译者是不是翻译错了,不是,值得再一次深思了。
三、
然后在家圈着的时刻,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了大把的时间回忆过往,而在那逝去的美好中,我觉得一定是美好的自然风光才给你带来了美好的回忆,甚至我们期待春天的脚步快一点,期待新的一年,楼下那棵樱花开,小儿还要在那里照张相。
很庆幸我生在农村,我在农村长大,这样,多了对那片土地的深爱和日夜的思念。农村长大的娃,即使来到了城市,在这里开始了生活并孕育了下一代,但是我和先生的想法依旧是:乡下有座房,带个小院,再有点地,是多么的富有。所以去年婆婆说装修老家房子,我是十分赞同的。翻新改造后,让我一度“嫌弃”的小院,竟然让我特别喜爱,不时也会跟着出个建议:今年院子里种点啥,期待下一次何时回去,我也趁机小住几天。所以婆婆说:不想来城里了,也不要急着再买房了,我和你爸还是愿意再在农村呆几年。我想不单单是故土难离,思乡念亲,更是对家乡那片美丽的自然风光不忍离去。
嗯,如果是我,我也愿意,守着那小院,太阳早早照进来,门前的大杨树上早早的鸟鸣开始。那是怎样的一天美好生活的序幕。
结束语还是得回到这本书中,虽然这本书是散文,但是融入了很多趣事,自然整本书也是作者的故事,重要的是,我建议每一个孩子读下来,不管你理解到哪一步,能吸收多少,书中生活是你所愿还是你所不屑,都应该了解确实有这种生活存在,而且有人做到了,在那里的时光也成了他人生中最值得怀念的日子。我更希望每一个孩子自幼有那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当然我们更要热爱大自然的风光。我也希望成年人的我们,被现在的生活已经打磨的“俗不可耐”的我们,也来读读这本书,趁机怀念一下我们的过去,亦或在我们规划将来时,加上尽可能地去亲近泥土,去走近自然。即使都做不到,那么也要守护好自己的独特精神家园。
“我们所能给予事物的任何外表最终都没有真相那样对我们有利。只有真相能经得起考验。”
“使我们眼睛看不见的光对我们来说就是黑暗。只有我们醒悟的那一天才破晓。破晓的日子还有更多,太阳只是其中的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