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为什么拥有财富之后,人们还是感觉不到快乐呢?
万法唯心,一切皆由心造。当你被世俗的物欲蒙蔽了双眼,沉迷于金钱和权利的追逐时,就会迷失自己。内心装满了财富,哪里还能容得下快乐。
俗话说知足常乐。事实上,我们许多时候更需要培养感知快乐的能力,而非一味地向外追逐,毕竟外在的财富并不能代替内在的富足。
02 都说家和万事兴,可夫妻之间如何做到恩爱如初?
夫妇本前缘,善缘恶怨,无缘不合。所以,夫妻之间就是一场相互寻觅的缘分,宽容和忍让像是双桨,爱,则是渡过这条生命之河,唯一的船只。
唯有真挚的爱和无尽的宽容,才能摆渡过婚姻生活的磕磕碰碰,面对柴米油盐包围的单调乏味,不至于在尘俗的烟火气里彼此走失掉。
03 人生的价值,是否只有通过对社会的贡献来体现?
《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不必过于执着,遵从你内心的声音,“但自耕耘,不计前程”就好。
生命只是存在和过程的统一体,对人生价值的追问不过是人们寻求安全感的需要,总要为自己贴上一份心安理得的标签方可感到踏实。
04 怎样抵挡住外界的各种诱惑,让自己不会被干扰?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人的所有见闻觉知,其实是在特定条件下,各种事物的因缘聚合,并非真实和固定不变。看穿这一点,自然就不会动心了。
思维和行为的内在运作机制,皆离不开一念贪嗔痴的习气,少一点执着就会多一些自在,勇敢地试着去突破你身上最放不下的那部分。
05 难道必须要出家修行,才能让人内心变得宁静吗?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真修行者,乃修其心。俗世中的诸多烦恼正是磨炼你心性的好地方。所谓“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注重在起心动念处观照,觉知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属于正念,在不断地修习中提升你觉知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内心自然会变得宁静。
06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怎样避免焦虑和迷茫?
不念过去,不畏将来,活在当下。多数人的痛苦,往往不是因为追悔过去,就是由于惧怕将来。反倒忘记了,你真正能够把握的只有每一个当下。
趋乐避苦、趋利避害是人性进化的自然选择,流于逃避和懦弱而不是担当与面对,使我们经常游离在生命现场之外的恐慌与幻想之中。
07 谢谢您分享自己的感悟,让我豁然开朗,明白很多。
“众人皆菩萨,独我是凡夫。吃亏是福,为善最乐”。试着把自己看轻一点,你就会少很多的烦恼;学着把别人看重一点,你会得到更多的尊重。
林清玄说,“到了三十岁的时候,要把全部的时间用来觉悟。如果到了三十岁还没有把全部时间用来觉悟,就会一步步走向死亡”。
以上是我自问自答式的漫谈,希望对解决你内心的困惑有所帮助。在觉悟的路上,每一个时刻都很重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