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之夏若何
我是7月8号下载的简书,到现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结识了很多简友,认识了许多写作上的前辈,让我得到鼓励的同时又受益良多。
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师傅——莫鱼aa。
初来简书,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该如何融入这里。一篇篇地欣赏着佳作,再看看自己写得东西,都不好意思发布了。
那天偶然看到一篇文章《当你孤单,有人为你执灯向前》,这温暖的题目吸引了我,点进去看,是莫鱼aa写自己在简书的成长历程,我在下面留言:
喜欢记录自己的生活,苦于文笔不好,经常弃文。看了你这篇文章真是莫大的鼓舞,感谢分享。
没想到他竟给我回复了,我加了他微信,厚着脸皮,最终把他叫成了师傅。
他问我擅长写什么,写个两千多字的文章,帮我看看有什么问题,提出建议。
我都懵了,我哪有什么擅长的,平时也就是兴致来了记录下日常生活,一般几百,多了上个千。两千字,我不知道写什么,什么时候能写出来啊!
他说没关系,不给我限定时间,一周两周都可以,刚开始不要沉迷于日更的是自嗨中,关键是文章的质量。我说想要成为优秀创作者不是得日更嘛,他说当然不是,这个是文章质量说了算。我的压力瞬间小了很多,因为我写东西实在是慢得很啊!
自从他说完写个两千字的文章,我就开始琢磨,两千字,怎么能写够两千字,还需言之有物,这对我来说,是个大考验。突然有种回到学校,完成老师布置作文题目的感觉,而且多了份紧张、兴奋,那一晚我久久不能入睡。
思来想去,要写出内容,还是得从熟悉的人,熟悉的事入手,最终我决定写一写父亲。
第二天一早,便开始动手,上午把整个内容拉了下来,下午删减修改,心好似一直被吊着一般地亢奋。
这篇文章刷新了我的记录,晚上,我看着齐刷刷的两千多字,有了点小小的成就感。字数虽然达到了,但羞于自己写得不够好,当天没敢把文章拿给师傅看。
第三天,我又早早爬起来,看文章哪里还要修改。家里人都说我魔怔了,这两天不吃不喝不睡的。回想当时的状态,这么说真的一点都不为过,我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只能尽最大的努力让它再好一点,别太丢人。
那天上午,又修改了几遍,知道一定还有问题,可是身在其中,自己看不出来了。便忐忑着把文章发给了师傅,也就是我在简书发布的第四篇文章《如果可以,我想拥抱年幼时的父亲》。
他看了之后,给我提了些意见,告诉我应该如何去修改。总结下来几点是,标点符号各司其职;字斟句酌,用词恰当;每一段话都要有它存在的意义,不过分宣泄自己的感情;让读者体会到你想要表达的含义,而不是直接告诉他。
我再一次投入文章当中,一字一句地去修改。再拿给师傅看时,他说没有大问题了,写得不错。我很开心,也很不确定,不知道是真的不错,还是师傅在鼓励我。
值得高兴的是,这篇文章被【故事】专题收录了,并得到月华笼露华老师赠贝。真的非常感谢她,对于一个新手小白来说,那一句“文章写得不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
接下来就是埋头苦干,认真写作,但还是会有迷茫的时候。简书是个英才汇聚的地方,这里有不少大家,很多人早已在简书耕耘多年,很多人经常在报刊发表文章,很多人本身就职于纸媒。看了他们的文章再看自己的,刚升起的一点小自信一下子又碎了一地。
不知道要写什么,什么才是自己擅长的,没有一点方向。在被专题拒稿后,我更加灰心了。师傅说,被拒稿是很正常的事,每个专题都有自己的收录标准,不一定每一篇文章都适合。他为我推荐了几位优秀的简书作者,我开始了大量的阅读。
不得不说阅读真的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渐渐知道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开始跳出写自己和身边人的事,独立创作一些故事。
这无疑是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你永远有写不完的内容,讲不完的故事,就像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要文章开了头,后面的内容就会挡不住。
记得刚来简书时,看过一位前辈昌平老刘的文章《杂记——故事写作三境界》,他把写作比作茶壶里煮饺子,第一境,有货倒不出,执笔没内容;第二境,饺子汤水一锅出,内容繁冗没重点;第三境,小火慢炖出精品。
老师的比喻恰如其分,回想这段时间,从没的写,到一锅倒,真是应了老师所说。写作之路漫漫,需经过岁月的熬煮,希望自己能够一点点进步,有一天也能如各位前辈们,煮出一锅色香味俱全的精品饺子。
在简书耕耘的每一位作者,都期盼着早日成为优秀创作者。经过四十天的努力,我终于得到了简书的认可,拿到了优秀创作者的徽章。
非常感谢这段时间以来师傅和每一位简友,给我的鼓励与帮助。那每一个赞,每一句评论,都让我更有动力向前。
很遗憾没有早点来到简书,浪费了许多时间。不过还好,我终是遇到了它。
如果你也初到简书,不要害怕,只要用心写作,会有人为你执灯,引你向前,在这里你不会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