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天就是端午节了,超市里最显眼的位置已被琳琅满目的节日商品所占据。各种口味的粽子,包装精美的皮蛋,咸鸭蛋,物品的丰盛彰显着人们生活的富足。可是,过节的气氛却一年不如一年了。
于是特别怀念儿时的端午节。
我小时候住在一个偏远的西部小镇,那时还是八十年代中期,小镇上没有超市,也没有现成的皮蛋和咸鸭蛋卖。离端午节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过节的用品。先去菜市上买回个头大,光泽好的农家土鸭蛋,鸭蛋有白壳和青壳之分,当地人的说法是青壳的更下火,所以,青壳的鸭蛋往往更好卖。
鸭蛋买回家后,人们会先把它们洗净晾干,一部分放进泡菜坛子里做成咸鸭蛋。一部分裹上草灰做成皮蛋。那时候物质贫乏,条件艰苦,我们小孩子平时连白水煮蛋都很少吃到,更不用说有滋有味的咸蛋和皮蛋了。从妈妈做的那天起,就惦记在心上,每天放学回家都会先去看看,一边看一边盼望着端午节快快到来,好早点吃上这期盼已久的美味佳肴!
盼望着,盼望着,天气一天比一天热,身上的长袖换成了短衫,路旁的石榴花也盛放得如夏日般火红热烈,端午节终于在我们的热切期待中款款而来。
一大早,妈妈就带着我和姐姐去菜市上买端午节家家必备的节日用品——菖蒲和艾草。这两样东西是用来挂在门口驱邪的。顺便再买上几斤黄澄澄的李子,那时候的李子虽然没有现在的个头大,却要甜得多,也没打农药,我和姐姐往往是顾不得拿回家洗一洗,在衣服上擦一擦就迫不及待放进嘴里,然后心满意足地享受着李子带给我们的香甜滋味。
下一站是小孩子最心驰神往的油条铺。我们这里的风俗很奇怪,端午节这天不吃粽子,而是吃一种叫做“油坨坨”的油炸食品。这种食品的做法和油条差不多,只是形状不一样,有点像现在糕点铺卖的炸南瓜球,只是更大些,形状也没那么规则,里面没掺其它原料,全部用的小麦粉。
小镇很小,只有两条主街,街上只有一家油条铺。到了端午节这天早上,整个镇子上空都弥漫着油炸食品的香气,似乎在善意地提醒着镇上的每一位居民——“今天可是端午节,该吃油坨坨啦!”
我们闻着热腾腾的菜油香,兴奋地朝油条铺走去,远远就看见油条铺前已经排起了长队。现在的人们对于排队充满了厌恶和不耐烦,可我们那时候却没有这样的感觉。虽然不能马上吃到香喷喷的食物,可是和排队的街坊邻居们唠唠家常,说说节日的安排,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称上两斤油坨坨,再买四碗货真价实的豆浆,装在事先准备好的盆里,我们母女三人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家。爸爸还在厨房里准备中午的大餐,因为爸妈都是家中老大,照例会在过节时邀请自己的兄弟姐妹来做客。
我们先把菖蒲和艾草挂上,然后洗手享用我们的丰盛早餐。油坨坨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咬在嘴里绵软而有少许韧劲,吃在嘴里满口油香。剥开咸鸭蛋的外壳,细瓷般光洁的蛋白里包裹着红亮亮泛着油光的蛋黄,诱人的模样让人迫不及待地尝上一口,蛋白凉凉的,嫩嫩的,入口即化,鲜咸可口,精华是藏在里面的蛋黄,红红的,沙沙的,一口下去,满嘴都是蟹黄的鲜美,让人唇齿生香。松花皮蛋也是我所喜欢的,不过早上是不吃的,要留到中午给客人们下酒吃。喝完散发着浓浓豆香的甜豆浆,我们的丰盛早餐也就结束了,下一个节目是今天的重头戏——杀鸡。
那时候家里还没有冰箱,所以食物都只能在请客当天准备。端午节用的鸡和平时不一样,有一个特殊而严格的要求——必须是浑身雪白的公鸡。据说这种公鸡才能起到避邪消灾的作用。
杀鸡对我们家来说是个大事件。那时候好多事都得自给自足,杀鸡也不例外,所以斯文的爸妈只得硬着头皮亲自上阵,不!是全家一起上阵。妈妈先烧上一大锅热水,然后我们全家拎着鸡,拿着刀,端着盆,来到院子空地上,妈妈抓住白公鸡的翅膀,我和姐姐一人抓一只鸡腿,爸爸一手拿刀,一手抓住鸡脖子,当爸爸的刀快要靠近鸡脖子时,我们母女仨都把头偏向一边,不忍目睹这个残忍的画面。白公鸡因为剧痛而浑身拼命挣扎,我和姐姐使劲地抓住鸡腿,迫切地盼望着这一刻早点结束,只觉得鸡太可怜了,人太残忍了。可是中午吃鸡肉的时候,又会忘了当时的感受,唉!人在美食前就是这样的健忘!
快中午时,亲戚们陆续来了,妈妈们在厨房里帮着弄吃的,爸爸们在客厅里抽烟聊天,我们小孩子自有自己的玩乐天堂。
中午的饭菜除了节日常见的鸡鸭鱼肉,还有一样必备的蔬菜——旱菜(学名叫苋菜)。这是一种紫色的叶子菜,煎好后会渗出紫红色的汤水,我们会用汤水拌在饭里,当米饭也变成紫红色后,味道似乎也更美好了。大人们会告诉孩子,端午节吃了旱菜,以后就不会肚子疼。只是这个说法从何而来,我至今也不得而知。
节日里照例是要喝酒的,只是端午节的酒和平时的有些不同。大人们会在白酒里加上一点点红色的雄黄粉,还把用酒调过的雄黄给每个小孩子的额头上点上一个小红点,说是这样就可以避开毒虫的侵害。后来我在《白蛇传》里看见许仙用雄黄酒让白娘子现了原形,才知道雄黄酒的用处原来是这样的。
大人们有酒喝,我们小孩子也不能被怠慢。那时候还没有可乐和果汁,我们小孩子喝的是一种叫做“小香槟”的饮料,甜甜的,香香的,虽然是饮料,还是有那么一点点酒精含量,每次喝完饮料,姐姐和小表弟都是满脸通红,小表弟更是走路都有些摇晃,样子十分可爱。
午饭后,爸爸们围着桌子打扑克,妈妈们聚在一起拉家常,小小的家里容不下这么多个熊孩子,户外就成了我们的游乐场。一帮孩子聚在一起总有想不完的鬼点子,要么在院子里捉迷藏过家家,要么去追赶闯进我们“地盘”的猫猫狗狗,要么拿着从爸妈那里要来的钱跑去街上买喜欢的小玩意儿……只有河边是不敢去的,那是大人们三令五申交代的禁地。总之,我们从来不觉得热,不觉得累,也不觉得无聊,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快乐的,当然,除了闹矛盾的时候,那也是十分短暂的。
吃过晚饭后,亲戚们都回家了。妈妈把挂在门上的菖蒲和艾草取下来,再加上一些其他的药草,放进一口大锅里,倒满水,煮来给我们洗澡。据说端午节那天百草都是药,熬水洗了澡后不得皮肤病,所以,端午节洗药水澡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
洗完澡后,妈妈照例会给我们讲一讲端午节的来历,讲一讲屈原这位不得志的爱国诗人。在妈妈的故事中,玩了一天的我们很快进入了梦乡,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在香甜的睡梦中愉快结束了……
童年那种“简而美”的节日气氛虽然已经一去不回,但是那些美好的回忆,却已经牢牢地留在我的记忆里,提醒我珍惜当下的每个日子,把每一个普通的今天努力过成可待追忆的美好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