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简书快十个月了,竭尽所能绞尽脑汁地写了三百篇文字,眼下确实觉得写起来有点吃力了,入手点好像也有很多,但发现总是不太容易写下去,或者是写不出自己很满意的东西,莫非是写的疲劳了。
想起去年刚开始写东西的时候,随便拎起一个话题,写起来好像都不太难,而现在的状态确实差了很多。
这两天名义上的小说更文有点应付,写的时候代入的感觉不够充沛,应该是像做其它事情一样,越到最后离终点越近时心情就越急躁,总是有些急于求成的。
记得以前有个领导总是告诫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千万不可虎头蛇尾。我发现自己已经走到这条路上来了,是时候要停下来好好冷静一下了。
今天索性放松一下,却看到压在书里的一个厚厚的笔记本,有五百多页,当时买它是想每天抽空在上面摘抄一些东西。
知识总是要积累的,当时想一年下来肯定会积累很多,翻看的时候绝对会有足够的成就感。刚开始还能执行着,后来由于每天要在简书上写文字,就逐渐把这茬事儿给搁在一边了,本子上慢慢叠放了厚厚的好多书。
对于我这种以前没有专门写过文字,也没有认真储备的人来讲,肚子里的那点儿存货很快被掏空是不用怀疑的。虽然平时也读了一些书,但多是泛泛而读,没有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反刍,自然很难留下多少烙印。
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没事写一写,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效果总归是好的。翻开那个笔记本,以前只在里面记了十几页,愧对我买本子的钱了,得赶紧提高它的价值了。
翻出来里面有上次记的《人性的枷锁》中的经典句子,前面只抄了几句,百度出来的是有四十句,分人生、金钱、爱情和艺术四个方面。仔细读来感觉真的是营养丰富,让人瞬间有醍醐灌顶之酣畅。
想想自己前面写文字时没什么压力,主要得益于以前自己曾经融入血液里的知识储备。现在资源有点枯竭了,那咱就得重启造血系统,于是铺纸提笔,认真誊写,搞的像小学生写字似的,不过这感觉还真的不错。
要强调一点,摘抄的东西要经常翻一翻,好东西需要经过多次回味才能真正地被吸收。偶尔才去翻一下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因为感觉是要靠不断的重复才能保持的。
毛姆说:“若是一个人口袋空空,就会变得斤斤计较,吝啬小气,贪得无厌。贫穷会扭曲人的心理,让他不得不以一种恶俗的视角来看待世界。”
当我们的大脑缺乏营养时,应该也会变得空空如也,或者是一团浆糊。面对问题时就会茫然无措想要落荒而逃,或者只会用歇斯底里地呼叫来掩饰内心的恐慌,根本没有什么认知结构来帮助我们。
想一想这些,简直就是可怕的噩梦,为了心安从容,每天还是得花点时间来学习。
完成于2021.5.12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