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偶然看到一句关于“离别”的话,非常扎心,来自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于是找来这本书看,有一点王小波的感觉,好几次看到笑出声来。
刘亮程是一个农民,他的语言也很简单朴素,但就是让人纳闷,同样都是说话,怎么人家就说的那么牛逼呢。
看来说话的不是嘴,是脑子,这样就说得通了。
——
“有些年月我们也只有变成牲口,才能勉强过下去那不是人过的日子。”
想起之前看莫言的《生死疲劳》,里边讲一个人四次转世分别成为驴、猪、狗、牛的故事,而主角很享受做动物的人生。
我们总是觉得作为牲畜的它们很可怜,但其实它们只需要吃、睡、拉车就好了,而人类却还要为欲望和梦想而挣扎烦恼,可能在它们眼中,我们比它们还可怜吧。
——
“我们活着是因为还没有资格去死。****”
看到过很多为了生计四处奔波的人,一个人顶着四五个人的生存压力,不敢病,不敢死。
活着是一种艰难的选择。但只有活着,才有资格做其他的选择。
——
“不知道住多少年才能把一个地方认成家,认定一个地方时或许人已经老了,或许到老也无法把一个新的地方真正认成家。
一个人心中的家,并不仅仅是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而是长年累月在这间房子里度过的生活,只有你和你的家人共拥共享,别人是无法看到的。****”
每一个曾为我和家人遮风挡雨的房屋都是我的家,因为那里有我们共同生活的回忆,即使屋顶总是有蜘蛛和蜈蚣在爬,但从未觉得那段回忆与“糟糕”这个词有关。
比起住在哪里,或许和谁一起住才是最重要的吧。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句话:父母在,人生还有去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
“心地才是最远的荒地,很少有人一辈子种好它。”
一片心地,需要开垦:父母的启蒙;
需要种子:理想、愿望和信仰;
需要施肥:文学启蒙;
需要浇水:艺术的熏陶;
需要阳光:所有积极正能量的事物影响;
做的好的,可以长出花草绿叶,再好一些的,可以长成大树,还要好一些的,就会结果,最好的,我能想到的只有《杰克与豌豆》了。
——
“我不知道时间过去了多少年,也许我的一辈子早就完了,而我还浑然不觉地在世间游荡,没完没了。”
鲁迅先生说:“有些人还活着,但他们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但他们还活着。”
如果一个人年纪轻轻就没了梦想和奋斗的欲望,也许就是所谓的“30岁就死了,70岁才埋。”
——
“一个看清了一生事业的人,总是在笼罩众人的黑暗中单独地开始了行动。”
那些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人,在别人还在等待黎明时,他就已经起床干活了。你呢?太阳都当空照了,你还在梦里笑。
——
“当一种东西悄无声息时,它不是死了便是进入了倾听。”
或者它可能就要发怒了。
——
“从那片藏身的枯草中站起的一瞬间我觉得我已经长大, 再没有地方能藏住我。只有我知道我在往家走,而且,再不会回到那群捉迷藏的孩子中了。”
长大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是在一瞬间发生的。那一瞬间,你突然发现自己变了,并且再也回不去了,那就叫长大。
某个时刻起,小朋友们不再叫你哥哥姐姐,而是叔叔阿姨;你本想叫人家叔叔阿姨,却改口成哥哥姐姐。
在你接受叔叔阿姨的称呼时,又何尝不是在宽慰那些被你叫哥哥姐姐的人呢。
——
“大张旗鼓的离开其实都是试探,真正的离开是没有告别的,从来扯着嗓门喊着要走的人,都是最后自己把摔了一地的玻璃碎片,闷头弯腰一片一片拾了起来。
而真正想离开的人,只是挑了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裹了件最常穿的大衣,出了门,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最喜欢这段话!最开始就是看到这句话然后决定看这本书的,太扎心了。
那些喊着自己寂寞的人其实并不寂寞,因为寂寞在你说出口的时候就被打破了。
那些说的出口的痛还不够痛,真正的痛早已经连说话的欲望都没有了。
希望你还能哭出来,还会流泪,就是可以痊愈的。
——
“我们没能像积蓄粮食一样再心中积攒足够的爱与善意,以便生活中没这些东西时,我们仍能节俭地给予。****”
当没有经济基础的时候,上层建筑往往很容易就坍塌了。这也是为什么乱世中的一点温柔都让人感动的不行。
但有时候善意也是需要刺激的,只不过有些人只需要刺激一下,而有些人需要刺激一百下。
——
“走着走着剩下一个人。在这个村庄的夜里谁都会走到这一步。前后左右突然没有了人声。黑暗成了你一个人的。****”
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的时候,你的内心早已兵荒马乱天翻地覆了,可是在别人看来你只是比平时沉默了一点。
没人会觉得奇怪,因为这种战争,注定单枪匹马。
——白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