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价值的自我贞守

对教育价值的自我贞守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是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受。作为一种幸福感受是因人而异的。同样是白开水,对于不渴的人,是淡而无味,难以下咽;对于饥渴的人,是甘甜如饴,求之不得。同样是半瓶水,有人看到的是,半瓶水,心满意足,信心十足;有人看到的是半空,情绪低落,埋怨连天。虽然这样的比喻是蹩脚的,但也足以显示教师对职业幸福感的差异。尤其在当今,教师收入偏低与工作压力偏高的大背景下,更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产生心理问题,影响了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当然,教师职业幸福感,也并非完全系于生活的外在条件,更多的是取决于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令人羡慕的国王不一定就生活得比衣不蔽体的农夫幸福。愚以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更多的来自教师对教育价值的自我贞守。

对教育价值的认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比如,现在颇受非议的冷漠、自私的“范跑跑”,但他自有他所贞守的教育价值。“他觉得自己是中国人文学科最好的老师之一。杭州教师郭初阳同志同意这个自我评价,他是教师的教师,很少有人能像他这样在学术上给人帮助,他的努力推动了语文教育改革。”他给学生“大谈鲁迅、穆旦、陀斯妥耶夫斯基,告诉我们卡夫卡、艾略特、《人间词话》,他曾经倾情地为我们朗诵穆旦的《春》,还曾请他的一位朋友为我们讲那些陌生的音乐,讲谭盾、叶小钢。他觉得我们是那么的糟糕。却又坚持不懈地灌输给我们那些值得和需要了解的名字,仅仅是为了我们上大学后不会像他当年一样‘像个白痴’”。(选自2008年6月18日《湄洲日报》“看点”栏中《“先跑老师”遭遇道德拷问》一文)“范跑跑”是个应试教育的叛逆者,他注重学生阅读量的增加、视野的开阔、见识的增进。这对于仍处在“应试教育”之中的孩子们来说,对他们的人生影响是有所裨益的。从这点来说,“范跑跑”在素质教育路上是“跑”在许多人前面。现在教育局面从总体上来说是太沉闷的,千人一面,敢于标新立异的教师太少!教育需要个性各异,需要富有叛逆精神的教师。每位教师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陷,只是捂得比“范跑跑”紧,或者说没有“范跑跑”坦荡罢了。而“范跑跑”的不幸就在于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教材。面对诸多的责难,我担心的是“范跑跑”将会“跑”向何方。

 “范跑跑”有他对教育价值的贞守,他在课堂上挥洒自己的才智与才情。我想在课堂上,“范跑跑”是幸福的,因为他把自己的“贞守”传递给学生,这时候,“范跑跑”不一定自私、冷漠的,他也会把自己“善”的一面表现出来。应该说把“真”、“善”、“美”的一面展示给学生,以及抨击“假”、“丑”、“恶”都是教育的底线所在。这对有教育良知、负有教育责任感的教师来说都会这么做的。

对教育价值的贞守,教师就会“重心自在,以自立于心中的那个趋之弥高的标准策励自己,不会使自己的生命情调囿于任何他人的褒扬和讥贬。”(黄克剑语)教师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于教育,在教育中找到快乐幸福,即使是艰辛、艰难的。因为他看到自己的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向着自己的“贞守”迈进。就像进行“生命化教育”实验,张文质先生在对“生命化教育实验教师”中这样描述:“这些教师,几乎没有赢得过任何官方的荣衔,他们质朴得大概也只适合于生活在有更多人性的美好气息的校园里。他们认同了自己的职业和劳动的辛劳,不忘记自己的责任,不忘对更好的教学生活的追求,他们永远是心地善良、乐于学习、有所作为的教师团队中活跃的一分子。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赢得了尊严,是探索教育秘密、不断尝试、不断改变、不断前进的人,是童心世界的守护这和儿童成长的助动力提供者。”我想这样的教师就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自足于自己的“贞守”。

在现实生活中,我见过许多老师的教育生活几近麻木,只会执行命令,按部就班工作,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仅以完成既定的硬性规定而已,没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只会随波逐流,急功近利,争名夺利,精神贫乏,面目可憎。得之喜,眉开眼笑;失则悲,怨天尤人。心情就像春水随风皱,心神不定,心浮气躁,教育生活缺乏安定感,许多时候,教育是厌烦、无奈,却不得不做的。这样的生活简直是太脆弱了,哪有教师职业幸福感可言?

可以说,只有贞守了教育“责任”、“追求”和“尊严”,才使教师工作富有创造性,才使教师获得了职业的幸福感。舍此,别无他途,我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