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12 : 路演已死,智力永生

就一般的路演的两种形式一起聊聊

路演已死

目前在国内,几乎每一天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各个咖啡馆或联合办公场地,都会有项目团队在做路演,或进行创始人分享活动。一般的路演分两种形式:1、创业项目上台路演,台下投资人评委点评。2、创业项目新产品发布,创始人上台演示新产品理念和功能。

我们先谈第二类:创业项目新产品发布

第一梯队:也即质量相对较差的梯队,我们称之为“无知者无畏”。正常流程逻辑不清,演示Keynote太多文字,创始人表达能力有限,产品很少有Live Demo。

第二梯队:质量中等水平,更多是效仿苹果的发布会。大多互联网项目的路演都处于中等水平,学习的也都是乔布斯在苹果WWDC上历届的演示。注意流程,注意细节,注意数字,创始人有足够的气场,有流程的现场产品演示和Live Demo。当然,目的都是为了获得下一轮的融资。

第三梯队:更多是一种智力上的分享,对于项目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自我梳理的机会。质量最高的路演,会更像在看一部电影,整个过程有清晰的脉络,文字(Keynote)和声音(背景音乐)经过深度推敲,主演(创始人)有足够的气场,产品足够优秀所以敢于在现场做Live Demo。最重要的是,后续融资或产品推广只是一部分的目的,更多是为了一种智力上的分享,关于产品,关于原因,关于行业,关于反思,关于总结,关于情怀...

与国内的很多创业公司一样,路演会逐渐呈现两种趋势:1.抄袭,2.一窝蜂。Hackathon,黑客马拉松开发活动同样如此。人们很快会对这些事情产生疲劳感。核心是,要想清楚为什么做路演,要做有灵魂的路演。

智力永生

然后我们聊聊第一类:创业项目融资路演。其实我们想说的是,对于项目创始人来说,你需要的不是演讲,而是搞清楚你到底在做什么。

抽象出来看,成功融资是项目扎实和团队优秀的自然结果,参加路演只是为了后续融资而更多接触投资人的渠道方法之一。产品和团队才是核心,路演只是渠道之一而已。

并不是说不要参加任何路演,需要做的是借着参加路演的机会,好好反思下产品的业务逻辑到底是什么。你的产品做的越扎实,你对产品的核心逻辑理解的越清晰,你对整体行业的了解越深入,所有这些都会反映在路演当面的舞台,以及后续与投资人接触的谈判桌上。

讲完了核心,再讲些小技巧,注意一些细节,才是完美的演讲。不断的练习是需要的,演讲也是可以锻炼的。你不是Jobs,即使你是你也得不断联系,因为Jobs在每次WWDC开场前也在反复练习,并关注每个细节。演讲的Keytnote,内容上要逻辑清晰,样式上要简单干净。

(备注:看看最近马佳佳、罗振宇和俞敏洪等人即将举办的,号称50万人的微信直播发布会。你就会明白,线下的发布会,和线下的实体店一样,将渐渐变成一种品牌和形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