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杨仕鸣

与杨仕鸣

差人来,知令兄已于去冬安厝,墓有宿草矣,无由一哭,伤哉!所委志铭,既病且冗,须朋友中相知深者一为之,始能有发耳。

谕及“日用讲求功夫,只是各依自家良知所及,自去其障,扩充以尽其本体,不可迁就气习以趋时好。”

幸甚幸甚!果如是,方是致知格物,方是明善诚身。果如是,德安得而不日新?业安得而不富有?谓“每日自检,未有终日浑成片段”者,亦只是致知功夫间断。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

又云:“以此磨勘先辈文字同异,功夫不合,常生疑虑。” 又何为其然哉?区区所论“致知”二字,乃是孔门正法眼藏,于此见得真的,直是“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考诸三王而不谬,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此者,方谓之知道;得此者,方谓之有德。异此而学,即谓之异端;离此而说,即谓之邪说;迷此而行,即谓之冥行。虽千魔万怪,眩瞀变幻于前,自当触之而碎,迎之而解,如太阳一出,而鬼魅魍魉自无所逃其形矣。尚何疑虑之有,而何异同之足惑乎!

所谓“此学如立在空中,四面皆无倚靠,万事不容染着,色色信他本来,不容一毫增减。若涉些安排,着些意思,便不是合一功夫。”

虽言句时有未莹,亦是仕鸣见得处,足可喜矣。但须切实用力,始不落空。若只如此说,未免亦是议拟仿象,已后只做得一个弄精魄的汉,虽与近世格物者症候稍有不同,其为病痛,一而已矣。诗文之习,儒者虽亦不废,孔子所谓“有德者必有言”也。若着意安排组织,未有不起于胜心者,先辈号为有志斯道,而亦复如是,亦只是习心未除耳。仕鸣既知“致知”之说,此等处自当一勘而破,瞒他些子不得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3.1】差人来,知令兄已于去冬安厝,墓有宿草矣,无由一哭,伤哉!所委志铭,既病且冗,须朋友中相知深者一为之,始...
    静_8831阅读 1,450评论 0 2
  • 敬爱的李老师,智慧的马教授,亲爱的跃友们,大家好 我是潍坊先农何军永 今天是我的日精进行动257天,给大家分享...
    93803f718ea8阅读 113评论 0 0
  •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本次的主持人司马乾,非常荣幸能为大家主持今晚的分享晚会。同时也感谢三...
    人应常存敬畏之心阅读 244评论 0 0
  • 网易公开课看到一位老师讲苏轼生平。苏轼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不光在诗、词,画这几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同时还是...
    牛二2016阅读 11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