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道理最难说清楚。正如陈述句比反问句要难写。也正如今日推荐的这本《神拳考》。作者止庵。
中国近代史中的庚子年间事现在翻起来已经过去一百余年了。我们不断地重读这一段历史,不是为了探寻在过去我们经历了什么,而是在于我们面对当下这个世界时应该报以何种心态及视野,而不是重蹈覆辙。
历史的教训意义就是这样产生并发生着实际作用。
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敲开中国海域的大门时,整个外部世界在隔绝多年以后才逐步的走入国人的意识中,这个过程到1980年代形成“对外开放”的国策时,所花费的时间远远超过140年的时间。在内与外相互交融与角力的过程中,庚子年间事不过是其中的一次反复。也正是用来解释“事何以至此”的旁证。
庚子年间的义和团或是义和拳汹汹肇始于1899年夏秋之际,在1900年的秋季烟消云散,留下了一个被兵祸战火洗劫的京城。在这一年的时光里,清帝国从蠢蠢欲动到西狩败退,几乎没有片刻喘息的时间。
止庵的《神拳考》不是考证,而是分析与梳理在庚子年间的义和团的成因及彼时的心态。之所以命名为《神拳考》,一是神拳乃是义和团秉持的最主要特征,二是义和团所具备的观念、法术乃至这些所从属的文化系统。正如止庵在序言中所指出的“拳”为何“神”,又是否“神”,诚为这一历史事件的关键所在。止庵在《神拳考》中正是在此处用力的。
所有文本的历史其实都是有意义的历史,然而有意义的历史未必能够还原为事实的历史。因为意义多本为后人所赋予并添加,而历史当事人则别有动机或是说他们在行事和进入历史有着他们认为的意义,他们并不曾按照后人赋予的意义行事。这一点务必在阅读《神拳考》时要清晰的认知和作为分辨的前提。
对于历史而言,在中国的历史叙述中总难免有“宿命”一说,更通俗的说法就是“应运而生”和“应劫而生”。然而“劫”与“运”乃是一件事情的两面,“应运而生”正是“应劫而生”。所以总体上来讲,义和团运动不过是鸦片战争、列强割土、甲午败绩之后的延续。但是义和团运动与之前的历史事件不同之处在于,义和团给予了身处社会底层的民众提供了一次使自己突然变得伟大的机会,这恐怕也是义和团如此有号召力的原因。
义和团的可悲之处在于在面对外部世界的变化和力量时,义和团的民众所能参考的思考和文化体系依然是自己固有的内容。这也就造就了义和团“神”的主要内容,这些社会底层的民众将平日说书先生的故事、戏文中的人物一一从认知中捡拾出来,成为他们所依赖的信仰和神奇。在谁也不能依赖的环境下,这些满山遍野生长的神话与传说就成了民众最容易理解和倚重的力量。
如果义和团的各种神奇只是停留在民众的层面上,那么义和团顶多在历史上只是一笔带过的故事。义和团之所以在历史中留下记载还是在于义和团所秉持的“神”从民众的信赖逐步上升到权力阶层的信赖。而这也导致了义和团的境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成为一个国家自下而上“荒诞不经”的具体表现。
义和团所坚信的信仰中的各种神奇最终都要落实到行为,而行为的结果是可以提供佐证去验证所信仰内容的真伪。在这一过程中是通过战争来验证的,并以战争的结果来提供真伪。当所谓的“神拳”在“刀枪不入”的信念中丝毫不起作用时,信念的崩塌是瞬间发生的。就如在第三方的记录中记述一样:“他们头裹红巾,腰缠黄带。有人背后插着戏文中武将才有的四面旗子。举着雷公扇、招魂幡、青龙刀向联军冲去”。“黑压压的人群呼喊着前进,联军士兵的排枪响起,就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了,然后又是一阵排枪。好久的寂静”。
在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中,朝廷对局势的判断错误是一错再错,而且是贯穿这场战争始终。如果细读庚子年间义和团的史料,我们现在依然可以看到各种完全不顾及真实状况的思维方式成为朝廷和权力阶层的思维方式,而且这种思维方式近乎疯狂的内容还出自所谓饱读“理学”之士的口中。就不得不惊奇而拍案了。
民众所信赖的“神拳”并未发挥“神拳”的效用。而之前传言与流言中横行的各种神奇与法术一一失效。止庵在《神拳考》中有这样的分析,“对义和团与洋人的作战模式的对比,如果说义和团的基本战争模式是做法,那么洋人的基本战争模式就是枪炮。这场战争或与这次文化冲突,这两种模式相伴始终。”应该还要加一句:这场冲突以做法模式的基本战争模式的完败而彻底结束。
对于义和团或是神拳而言,这场战争是法术和各路神仙一再失灵的过程,同时也是法术和各路神仙一再不承认自己失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自我相信是最主要维系的力量。
现在回顾这段历史,我们除了看到愚昧和利用之外。其实还是知识与距离的问题。正如义和团所坚信的各种神仙依然没有脱离原有的想象,就像义和团的大师兄为各种失利所提供的各种解释一样。这些解释现在看来充满了无知、愚昧和可笑到痛苦的荒诞。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这些内容也是这些下到民众、上至朝廷的世界观。在他们自己的世界中除了这些,再没有别的了。他们还想象不出来别的更好的内容。
《神拳考》这本书带来的旧闻与梳理怎么读都会是一本颇为沉重的小册子。在这些旧闻中,那些十三、四岁的少年、精壮汉子,妙龄女子。在开坛祷告之后,一手持香、一手持械,好似换了一个人一样,毫无畏惧的蜂拥着冲向前去,在枪弹和炮火中一个接一个倒下,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再后来,他们就这样消失在历史中了。成就了“义和团运动”这个历史学名词。
同时我们也慢慢知道,从鸦片战争至今,我们一直围绕三个问题斗来斗去:自由、稳定以及要不要融入世界的犹豫!或许这些要直到我们认识到我们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时才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