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一直标榜有文科生灵魂的理科生,看完电影《降临》,脑海里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文科生终于拯救了一次世界!
科幻作为一个非主流的文学样式,和其他的文学最大的不同可能就在于:你会看到比别的文学样式更多的理科生——从作者,到主角往往都是理工科背景。尤其是如果有硬科幻的内容,书中动不动就甩上一堆让普罗大众(特别是文科生们)认识每一个字就是不懂在说什么的术语。
每一次,我们都在科幻小说/科幻电影里,看着理科生们(特别是学物理的)想方设法的拯救世界,比如开着宇宙飞船撞击小行星啦,跟外星人斗智斗勇啦,就连《火星救援》这种拯救自己的时刻,也是个植物学家搞定了一切,和他的土豆活下来了。
这一次,终于,在华裔美国作家姜峯楠(Ted Chiang )的笔下,出现了一本仅六十页的《你一生的故事》。这部采用女性视角,非线性叙事的硬科幻小说,让一位女性的语言学家,用语言拯救了一次世界。这也是Ted Chiang自认为最满意的一部科幻小说,并且在发表20年后,同意让它登上大荧幕(援引豆瓣阅读.TC2013年接受美国亚裔文学评论网站(The Asian American Literary Review)的访问相关内容)。
于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这部近乎完美的科幻电影杰作《降临》。
故事一开始,其实大家是七彩懵逼的。明明是在讲一个得了绝症的小女孩的成长故事,为什么突然跳到她妈妈上课的画面而且她妈还是单身?
我以为她爸妈离婚是因为她去世了呢。
too 乃一无!
很快,外星飞船出现,学校停课了(我觉得学生们都在心中默默感谢外星人),军方找到了热爱语言学坚持上班的女主,要求她从一段莫名其妙的声音里面翻译出一段语言。
女主并不想回答,只是向军方扔出了一句话:“要么让我去见外星人,要么一拍两散!”
作为一名优秀的语言学家,女主和同样优秀的物理学家男主鹰眼(放心没物理学啥事儿),一起被带到了外星人面前。
到了外星人面前,他们才发现,原来外星人并不想说话,只想扔符号给他们(你倒是告诉我之前的录音哪里来的!)——书里面说他们发出的声音极其复杂,甚至有的声音人类听不到,才只用文字交流。估计电影为了减少解释的难度就略过了吧?
之后就是漫长的破译语言的过程,通过卫星通信系统,以女主为主导,十二个国家同时进行和外星人的交流。
但是!人类的劣根性真是无国界,大家都互相打马虎眼儿。中国有位商将军,号称多米诺骨牌,他做任何事都有四个别的国家跟着他走(其中居然还有俄罗斯,你这片是不打算在俄罗斯放了么也不怕普京大帝削你)。总之,商将军显得特别不淡定,总是动不动就想跟外星人打架,老说全人类の幸福由我们来守护(美国人你这么说中国你脸疼不)。
终于,我们地球人一步一步学会了七肢桶的文字,可以初步的交流了。
但是!人类的劣根性再一次爆发出来。很多人都以为七肢桶是来挑拨离间的,希望让人类互相打最后选出一个最优秀的,再一击即溃(据说欧洲殖民者在历史上对原住民就干过这事儿),地球人,特别是白种人,有一种报应来了的感觉……
后来外星人说了一句,武器已经交给你们了,中国和俄罗斯立刻炸了,火速切断了信息共享……
最后,最后怎么了?我只告诉你,女主因为学会了外星人の语言,就同时学会了外星人的思维方式,然后看到了过去和未来,然后拯救了人类……
语言可以影响人的思维方式,直到电影和书的后半部分才出现的这句话,正是这部“硬科幻”小说的理论基础。我们也到最后才看懂这部电影的叙事手法:双线并进,一条线性叙事,一条非线性叙事。
所以,女儿会出现在女主的每个时刻,女主并没有穿越,她同时存在于过去、现在、未来。
听不懂?也许你应该和女主一起,去学习一下外星人的环形语言啦!
这部影片我是在上映当天就去看了的。直到今天才写下这一篇影评。因为很多时候,这样好的电影总让人觉得想说的太多,而能说的太少。
那就只说一点,这一部电影是我看到的最具人文关怀的好莱坞科幻电影。过去的科幻电影,特别是好莱坞大片,往往都是疯狂的炫技。各种高精尖的工具、武器、飞行器层出不穷。一言不合就开打是常规模式。充满了与天斗与地斗与小行星斗与外星人斗其乐无穷的情绪。
这一部电影是温和而平静的,甚至就连外星人被人类突袭,它也依然牺牲自己救下了男主和女主。
如果你看过《三体》,也是“丛林法则”的信徒,那么你可以知道,七肢桶的求助和施援在“黑暗森林宇宙法则”下显得多么难能可贵。人类做出了攻击,它们依然满怀善意,相信人类会在三千年后帮助自己。
最后,我希望大家放下看一部打来打去的宇宙战争片的期待,用人文的目光,安静的体会影片中处处体现的环形思维。比如开头与结尾的闭合,比如外星人来去的闭合,比如女主女儿的名字……
偶尔静下来,从一部电影中学习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