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仅存的那点孝心在父亲没走前就已经耗尽。
父亲从病重到卧床已近三年,三年里时好时坏,无数次往返医院。每一次住院整个家族的生活节奏都得重新调整。
第一次住院时,邻床的老头,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还请个24小时护工,子女们陆续来过 ,指手画脚一顿后把所有的事情交给护工。
我们曾笑话人家孝子贤孙空有虚表。坚决不请护工,姊妹仨个轮流值班亲力亲为,才彰显为人子女的孝心。
随着住院次数越来越频,姊妹仨感觉有些吃不消了。
不是每次住院我们仨都有时间,怎么办,有了请护工的想法。
其实请护工大家都解脱了,不用整天靠在医院里,该干啥干啥去,谁有时间就去看看。不至于就那点孝心非得强撑着,再在力不从心的坚持中一点点耗尽。
每一次都决定下次一定请护工。临了又开始纠结要不要请,我们就在该不该请护工的问题上熬过一次又一次。
有人说,家的温度,最怕被无休止的病痛和照料一点点抽干,剩下的只有喘不过气的责任。
病人的日子没了滋味,只剩下熬。身边的亲人何尝不是一个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