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内在有一个倾向要往成熟的方向走,当一个人感受到痛苦,代表内在有一种倾向,要通过痛苦的觉知而趋向成熟。——心理学完型治疗师/贾吉斯
作者 | 萧语禾
(案例均取得当事人的同意授权引用,为保护隐私,采用化名,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当我拼命找他,而他不回应我,我感觉就像被无边无际的黑暗吞噬,仿佛自己就不存在了。只有得到外界的确认,我才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欣欣(化名)在一次情感大崩溃的时候找我,一边哭一边诉说她的感情。
挑逗与控制的爱情游戏
欣欣前阵认识了一个还不错的男生,两人异地,在网络上聊过很多次了,双方也有好感,但因为他在创业期,常常太忙而让欣欣找不到人。
”好像只能是等着他来找,好像只有当他有空的时候才会想起要找我。”
欣欣受不了这样,就像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感觉,常常让她很没有安全感。但每次当她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要放弃这段关系的时候,对方又会回头撩她,让她又掉进这个感情漩涡当中。她非常纠结,一方面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关系,对方再回头她不要理就好了,但另一方面她又在对方回头时想要拿下对方,这种掌控被掌控的爱情游戏,让她惶惶不安又无法自拔,终致崩溃大哭。
她说,自己曾经也狠下心,如果一直找不到人,就会把对方的联系方式删了拉黑,因为是异地又未确定关系,对方也会做同样的动作,把她给删了。可当她发现对方把她删了之后,她会觉得更加愤怒,好像明明是对方的错,为什么要自己去承担这个后果?于是又会想方设法把对方加回来。在这个过程中,她还会一直追问对方是怎么想的,会不会后悔删了她之类的话,但当对方没表示,反而把自己在创业的一堆借口丢出来,表示自己创业阶段,没有钱,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资格谈恋爱,她又会很挫败觉得自己主动加回对方很掉价。
这样的状况不是第一次。欣欣之前有一段感情,彼此也还在试探期,对方也是常常找不到人,每每她想要放弃的时候,对方一回头撩她一下,她又心软了,然后继续不断的重复上演:等待—找不到人—恐惧生气—想要离开—被撩——心软纠结—继续等待……。这样的戏码,她已经受够了。
她一直反反复复于这样的爱情游戏,反复遇到无法保证又不断撩她的渣男,在她想要放弃时对方一撩她又想要拿回控制,轮回不已。
究竟为什么会这样?一定有更深的心理动因。
催眠看见被抛弃的孤独跟恐惧
咨询时我问她:“当对方没有回应的时候,一直找不到人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感受?身体会有怎样的反应?”她说胸口很闷,像被一团一团无以名状的东西塞住,堵得她透不过气来。后来我让她把这种感觉具象化,她说像是无边无际的黑暗把自己吞噬,觉得自己快要消失不复存在的感觉。在这个感觉下面,她联想到高中时候,因为学校离家很远,经常一个人,父母也从不会主动联络她,如果她联络不上家人,就在学校一个人晃荡,而这种孤独的感觉,就像是找不到任何一个人,好像被抛弃了,这个世界好像只剩下她一个人。那毫无回应的空寂,让她全身发怵。
欣欣在家里是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家里一直都是重男轻女,她想证明自己并没有比哥哥差,想证明自己也是值得母亲骄傲的,所以她从小就拼命让自己优秀,成绩好,也是听话的乖孩子,想要在母亲面前获得肯定跟存在感,但母亲并没有给予她想象中的肯定。
小学时曾有一次跟家人发生口角,她离家出走,还暗自思索,家人会不会找她,会不会担心她。但最后根本没有任何人发现她不见了,反而是她自己在街上迷路,害怕回不了家,赶紧问了路人自己跑回家。回到家后,根本没人发现她离家出走,她自己也沒说,但找不到路的恐惧远没有被家人遗忘的恐惧大,似乎在那时,一种被遗弃的恐惧感就根植在心中。
欣欣渴望与人连结,渴望被关注,渴望得到陪伴跟温暖,但同时又很害怕被别人抛弃,被别人无视,所以一直处于想要却又不敢跟别人连结的纠结当中。她感觉好像一直有一种恐惧感,让她要紧紧捉住什么,才会不那么害怕,比如像进入一段关系,她会因为害怕与对方失去连结,所以拼命想要讨好对方,但当对方出现让她找不到人的时候,就像又掉进那种被抛弃的恐惧感当中,启动了她的创伤按钮。
转化关键:学会做自己慈爱的父母,陪伴自己
咨询过程中,我们逐渐看见问题所在,导致她不断重复轮回的原因也逐渐浮出水面。成长过程中被忽视遗弃的创伤,在她心中就像一个按钮,所以在亲密关系中只要碰到对方忽视她,她就会被按到,而当她想要放弃,对方又来撩她,她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回头去控制,证明她值得对方重视与疼爱。
唯一的解铃人,还是自己。于是我们运用催眠的内心小孩疗愈,帮助她处理这个创伤。我引导她找到那个恐惧,感觉自己随时会消失不存在的小欣欣,然后她看见了5、6岁时候的自己,那时她站在街上等父母回家,站了很久,等了很久,都没有看到父母回来,她开始感到害怕,不知道父母还会不会回来?是不是父母不要她了呢?那时虽然有邻居在照看,但邻居毕竟不能等同于父母,那个害怕、孤单的小小欣就站在街上,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她说看见小小欣很僵硬,站在原地发怵,我引导她上前去拥抱小小欣,去亲亲她,然后听听看小小欣究竟想要说什么。小小欣说我一直在等你,我很需要你;现在的欣欣说我也很需要你,然后彼此互相拥抱。欣欣说当他们互相拥抱的时候,能够深切感受到小小欣好像要黏住她,不敢放开,好像一放开她就会消失不见了。这种感觉就像欣欣很想黏着男朋友,这就是为什么当对方没有回应时,她就会非常抓狂。
然后我引导欣欣把这些感觉想象成有颜色的光,她看见小小欣是黄色的光,温暖且轻松,现在的欣欣则是紫色的光,略显沉重。我引导现在的欣欣去陪伴、感受小小欣的感受,后来象征沉重的紫光慢慢变的黯淡。转化的关键是当长大的她看见小小欣的恐惧,反而是小小欣运用黄色的光去疗愈紫色的光,这时小小欣瘫在她怀中,负面能量的紫色光也随之暗淡,取而代之的是温暖轻松的黄色光围绕着他们。
心理学有所谓的主体客体,当我们没有意识到创伤,创伤就像我们的主人,我们反而被创伤控制着,内心小孩催眠是将创伤变成客体,长大后的自己成为主体,然后再整合回创伤的部分,疗愈自然发生。
我继续引导现在的欣欣去回想,记忆中还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欣欣说有一次高一放假的时候,同学都回家了,他因为读书选择留校,结果严重感冒,打电话给妈妈,她沒说自己感冒,但妈妈也一点都没发现她病了,很快挂了电话。这时她的内心超级失望,她很想被看见,被关注,她非常想再打电话给妈妈,把妈妈的关注抓回来,但她终究没有再打。在催眠中,我带领现在的欣欣再次面对高一时的她,当高一的她看见现在的她时,就忍不住嚎啕大哭,一直在说为什么妈妈都不理她,为什么妈妈都不关心她,明明已经病的声音都变了,可是为什么妈妈没有觉察到,没有问候……。现在的欣欣说,面对高一的自己,连安慰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我引导,此时此刻什么都不用说,抱着她吧,陪在她身边,听她诉说之前的委屈,这样就很好了。
一段时间以后,欣欣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以前一直不愿意承认她有多渴望妈妈的温暖,不愿意承认自己有这个需要,因为如果承认了就代表自己真的不值得被爱。潜藏在她潜意识中的台詞是:都说母爱是天经地义,凭什么别人都有,而我却没有?难道是我不值得拥有妈妈的爱?不!是我不需要妈妈,我可以很独立,是我不需要。这就是她吊诡的自我保护机制:她无法面对自己其实很需要妈妈,但又得不到妈妈的爱,这反而证明自己是不值得的,所以否认自己需要。
当催眠中引导她跟高一的自己相遇时,其实是渴望母爱的她被看见了,她终于敢去面对自己不愿面对的阴影。这时她觉得自己好轻松,甚至能感受到呼吸,而高一的她也笑逐颜开,似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开心。
最后我引导欣欣做一个整合,让小小欣、高一的欣欣以及现在的自己三个待在一起。欣欣说觉得小小欣有些僵硬紧绷,于是引导她和小小欣对话,原来是孤独的感觉让她僵硬紧绷,继续引导他们一起去感受这个孤独,以及孤独意味着父母不要自己的恐惧,我让她只需要感受这个孤独感,感受着这份恐惧,去承认它们的存在就好了。
引导完之后,小小欣豁然开朗,接着继续引导三个人面对面,他们互相觉得有点陌生,这时我让他们不用说话,就是去感受彼此的感受,无声的陪伴着对方,让感觉在他们彼此之间流动。慢慢的,他们三人好像看见了亲人一样,自动抱在一起,深深感受彼此的陪伴。最后,我再引导他们三个一起深呼吸,加强这种彼此连结的感觉。
为什么不说话?因为说话容易变成理性的说教,而孤独与恐惧是一种感觉,只有感觉能让我们彼此连结。其实三个都是欣欣,虽是不同时期的她,实则都是内心的孤独,将创伤客体化,再运用长大后的自己做为主体,学会陪伴自己,最重要的是,我只是稍微引导和跟随,真正的感受和过程是她自然发生的,所以只要正确的引导,我们的内心自有疗愈力量,这是我们自己的力量。
亲密关系里的他,是为了让你照见自己的情结
为什么欣欣在感情中屡屡受挫?为什么她明明看见这种很需要对方但对方却没有回应的方式时,她纠结崩溃却无法离开?欣欣是个漂亮有气质的女生,不乏追求者,也出现过体贴入微随传随到的男生,但就是无法吸引她,像是她有被虐倾向一样。
心理学完型治疗师贾吉斯曾说:我们内在有一个倾向要往成熟的方向走,当一个人感受到痛苦,代表内在有一种倾向,要通过痛苦的觉知而趋向成熟。也就是说,生命是自动趋向完整的,所以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创伤经历会一再重演,直到我们学会自己陪伴与爱自己,把力量找回来,内心因此成熟,生命就完整了。这是为何我们明知适合的却无法吸引我们,而不适合的,却往往像有无穷魔力,让我们无法自拔的沉溺其中。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放下自我保护的盾牌,坦露我们最深处的渴望,于是创伤情结也得以照见,因此我们不妨把亲密对象当作照见我们情结跟阴影的镜子。像欣欣,她看见自己曾经被抛弃害怕自己不值得被爱的创伤,看见渴望被妈妈爱,却求而不得,反过来告诉自己不需要的防御。她一直透过成绩优秀与懂事,极力跟妈妈证明“我是值得你好好争取跟珍惜的",投射到亲密关系中,当她得不到这种关注跟反馈时,她会感到非常挫败,而只要有机会就想争取关注以证明自己值得被爱。现在她看见了,当再次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许她还是会难受,但她已经有力量回过头来处理自己这部分的伤痛,疗愈自己的情结,慢慢就会松开,不需要再去极力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于是,她可以跳脱轮回,选择真正适合他的男生。
没有类似创伤的人,如果对方长期没有回应,会想直接分开就好了,因为其实大家并没确定关系,只是在暧昧探索期。可是有这种创伤的人,就像欣欣,当对方真的不理她,她又想要把对方找回来,因为这里有引发她被抛弃的恐惧感的潜藏创伤情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听了很多情感的道理,到处去上情感课程,学习技巧,却还是在虐恋中無法自拔的原因。
萧语禾,1972生于台湾,资深心理咨询师、催眠师,心灵深刻的探索者。 因为童年失怙与母亲带着她录自杀遗言的经历,她曾长期被禁锢在抑郁深渊,蚀心却又屡闯无门的梦魇,带着她历经算命、哲学、宗教等,却都无法逃脱,一次自杀未遂,她发愿要找到美好活着的方法。她从心理学入口,到内观禅修,深入意识深处,找回”自己”,再一层层脱下”自我”外衣,终于,她”看见”了”生命”,清晰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是在领路,带领我们安住”生命”之中,于是她整理所学与领悟,分享”生命心法”,陪伴大家一起活出生命的美好!
文:语禾的生命花园编辑整理,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联系授权。
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