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夫妻,老来“单飞”

有句老话叫“少年夫妻老来伴”,但对于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来说,有些逐渐演变为“少年夫妻老来单飞”。“单飞”的结果,导致一些老人情感无处着落,心灵空虚。

有一个同事,由于和婆婆处不来,哭着求助母亲来深圳帮忙带孩子。而同事姐姐在外做生意,也把孩子放在娘家寄样。手心手背都是肉,做决定也不能厚此薄彼,老夫妻俩虽然十分为难,商量过后只能分开。母亲帮同事带孩子,父亲留守在家带大女儿的孩子,并照看家里一些农务。

到了深圳,人生地不熟,水土也不服,说着浓重的家乡话融不入社区老人圈子,老人很不适应。为了帮助女儿,默默忍受了一切。

过了半年,老人家开始出现各种症状,时常牙痛、头痛、失眠。尤其是失眠,每晚最多只能睡几个小时,形成了神经衰弱。同事带着母亲看了中西医,都不管用。医生说,应该是心病,心病还需心药医。

一年后,同事让母亲回老家休养一段时间。回了家,见了老伴,母亲如同鱼儿回归了江河,自由自在,舒适顺畅。牙痛、头痛、失眠,所有不适的症状都消失了。

还要一个朋友,因为生了二胎,需要婆婆支持。她公公不喜欢大城市,坚决不去,独自留在家乡县城。婆婆爱孙儿孙女,虽然辛苦却也满足。可是两年后,就从家乡吹来了“风”:她公公因为老伴常年不在家,比较孤寂,便时常去广场玩,结识了不少阿姨。渐渐地,可能因为生理以及心理需求,渐渐地与其中一个阿姨形成了稳定的两性关系。

朋友婆婆听到风声,又怒又急。朋友公公很坦然地承认了,他表示:老了也没个伴,儿孙也不在身边,那个广场阿姨最能给自己慰藉。

这两位老人的状况,反映了“单飞”老人的一些群体现象。

对于中国大多数老人来说,除了养大儿女,还需要照看孙子女辈。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远离家乡,在适合事业发展的城市发展,基于种种现实,父母需要分开帮扶子女。

少年夫妻,老来“单飞”,实在让人唏嘘!子女都应该高度关注老人的情感、心灵需求,而不是理所当然对老人被“瓜分“,被“分居”默然视之,认为他们“老无所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父亲母亲是因媒妁之言而结合的。他们的相识相知相爱,不像现在的年轻人那样浪漫多彩、轰轰烈烈。但是,他们之间的那种云淡...
    浮着的萍阅读 4,952评论 0 0
  • 父辈这代人如今已步入老年,年轻时的吵闹,延续到了老年,但在数十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鸡毛蒜皮的磕磕绊绊中,又有一种深沉...
    夏潇晗阅读 3,793评论 6 14
  • 背靠着背坐在地毯上 听听音乐聊聊愿望 你希望我越来越温柔 我希望你放我在心上 你说想送我个浪漫的梦想 谢谢我带你找...
    奋发春风cw阅读 3,942评论 7 22
  • 邻居大娘现在独居,老伴去世也已经有六年了,每当大爷的忌日,大娘都会哭的很伤心。抱着大爷的遗照不撒手,真真的哭上一场...
    真真_3d37阅读 1,729评论 0 2
  • 渐变的面目拼图要我怎么拼? 我是疲乏了还是投降了? 不是不允许自己坠落, 我没有滴水不进的保护膜。 就是害怕变得面...
    闷热当乘凉阅读 9,771评论 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