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Python函数执行前后添加额外行为

以前想在函数前后添点啥额外功能(比如过滤、计时等)时,总是首先想到装饰器。比如这个计量所花费时间的程序:

from functools import wraps, partial
from time import time

def timing(func=None, frequencies=1):
    if func is None:
        # print("+None")
        return partial(timing, frequencies=frequencies)
    # else:
        # print("-None")

    @wraps(func)
    def _wrapper(*args, **kwargs):
        start_time = time()
        for t in range(frequencies):
            result = func(*args, **kwargs)
        end_time = time()
        print('运行花费时间:{:.6f}s。'.format(end_time-start_time))
        return result

    return _wrapper


@timing
def run():
    l = []
    for i in range(5000000):
        l.extend([i])
    return len(l)

运行如下:

In [4]: run()
运行花费时间:2.383398s。
Out[4]: 5000000

(喜欢刨根问底的可以去掉注释,并思考预计会有什么样的输出)。

今天无意间看到了Python的上下文管理器(Context Manager),发现也非常不错,其实这跟with语句是息息相关的,竟然以前一直未在意。

from time import time

def run2():
    l = []
    for i in range(5000000):
        l.extend([i])
    return len(l)

class ElapsedTime():
    def __enter__(self):
        self.start_time = time()
        return self
        
    def __exit__(self, exception_type, exception_value, traceback):
        self.end_time = time()
        print('运行花费时间:{:.6f}s。'.format(self.end_time - self.start_time))

with ElapsedTime():
    run2()

初略看了一点官方文档,上下文管理还是有点多内容的。Python发展到现在,其实不简单了。说简单,只是你自己不够与时俱进,掌握的都是老式三板斧而已。所以,知识需要不断更新,才能弥补自己的盲点,这是我最想说的。

后续再找时间好好探究一番。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Spring Cloud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快速构建分布式系统中一些常见模式的工具(例如配置管理,服务发现,断路器,智...
    卡卡罗2017阅读 135,461评论 19 139
  • 转载自:http://mp.weixin.qq.com/s/LO1yyFeUA6pR_YPyfDoSig 姓名:梅...
    虐先森阅读 5,261评论 0 1
  • contextlib — Context Manager Utilities contextlib - 上下文管理...
    英武阅读 7,911评论 0 52
  • GitHub 上有一个 Awesome - XXX 系列的资源整理,资源非常丰富,涉及面非常广。awesome-p...
    若与阅读 18,969评论 4 418
  • 在这个资讯互通的时代,在这个几十亿的人口时代,在这个多细胞动物的思维越来越复杂的时代,由于记录和思考产生信息量是个...
    NK阅读 2,707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