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说》,是白岩松在公开场合的演讲内容整理成集,于2015年出版成书。全部内容的时间跨度有15年,内容涉及政治、医疗、传媒、音乐、运动、经济、教育等。会将这本书收入囊中,因白岩松是我很敬重的媒体人。
白岩松的视角是很宽广的,所以书中内容涉及面也是广泛的。其演讲的地点可看到高校占据比例最大,内容对于年轻一代是正能量的浇灌。虽然他自己说这不是鸡汤,但对于象牙塔里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文字与鸡汤的作用是相似的。
整理我看这本书时做的读书笔记,5页B5纸的记录里,摘录和感悟集中体现在书的前一半,大概是后半部分内容多数集中在国家、政治等方向上。而前半部分的内容,更贴近于我的生活。所以我的感悟也都来源于前半部分。
1.关于无聊的事和无聊的时间
人越长大越发觉时间流逝的速度有多快,随之,时间紧迫感越来越强,想做的事情越来做多。接着就是把自己逼近忙碌的状态。
可是,心亡为忙。
所以,我们需要假期,让我们停下来,用于复盘,找问题找原因;储蓄精气神,再制定计划重新上路。
这些闲适的时光,就会有一些闲人用闲钱,给了这个世界诸多的创造力。这些闲人是有共性的: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立的人格、人心的自由。
这种创造力会让你我他拥有越来越多的不可替代性,而不可替代性的衡量标准,便是收入。
可见,在无聊的时间里,做着看似无用的事,其实是让自己用空杯心态,韬光养晦。这是古今中外共通的道理。
2.读书、听音乐、嚼《道德经》
读书可以让我们在众多书籍中找到自己,用更加平和的心态来生活。特别是阅读高于我们现有水平的书,会让我们不断攀登到一个更为广阔的精神领地。
沉浸在音乐中特别是古典音乐中,能让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音乐本身也蕴含着很多无法用文字描述的时代和情感。
而《道德经》,需要细嚼慢咽,反复抄写背诵,在这一过程中逐步理解老子留下的思想。这思想是人类顶级智慧的汇集,是人性的凸显。用一年时间去细嚼慢咽《道德经》,我们的思维会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悄然改变。也就会更加清晰如何去顺应人性而为,这可能会让我们尽可能的过好我们的一生。
3.用情商去讲故事
我们从不缺少智商,只是在高智商面前,我们的情商与之形成的反差过大。我们从未远离理性,却不太会用感性的方式去传达理性。
就像我们的新闻,之前虽从未偏离内容为王这四个字,但也因此墨守成规。
在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爆炸时代,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让受众对内容的要求也不断升级,要求内容能够入耳、入脑、入心。谁的故事讲的好,谁就能同时让大多数人处在“三入”的状态。一样的内容为王,用智商陈述和用情商讲故事,显然后者更深入人心。
《白说》并非白说,是其内容还是具有一定的可读性的;只是时间跨度在这,新内容不多。书中内容三观很正,立场更是坚定。有人评论和作者身在体制中有关,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主要原因。既然作者能让他“东西联大”的学生去抄写三观正到不能再正《道德经》,便可知晓这不全是体制所造就的。
与《白说》聊天一场,有收益,即可。
原文摘抄:
1.青春一去不返,死亡的影子依希就在前方。
2.幸福像鞋,舒不舒服自己知道;又像“百分百”的黄金,可以无限靠近,无法彻底到达。
3.人在胜利的时候是不必做决定的,但在失败的时候要做决定。
4.成败不在当下,而在历史。
5.keep calm and carry on
6.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应该是面对挫折时仍然保有乐观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心。
7.阅读图书,是首先筛选出高于你的作品,你要仰视它,然后去攀登。
8.当然每个人都喜欢在阅读中通过共鸣、共振来自我求证,但是对我而言,往往收获更为大的,是那些看上去很别扭的,感觉“不顺茬”的,甚至完全不同的意见当中,慢慢读出它的趣味来,为自己开启一个全新的空间。
9.任何一个单位,只要到了开始强调考勤、打卡、纪律的时候,一定是它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
10.用感性的方式去传达理性。
11.新媒体的诞生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统界限。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媒体,越来越多地占据了人们的时间和关注度,更是对传播方式彻底改变。
12.与人为善的温暖品行,对事业的专注。对信仰的追求。
13.教育不是让人性“变好”,而是约束人性中的负面欲望,扬善弃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