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女儿语文试卷发下来,3分之差没有考成A,心中好生懊恼。正好,发现同桌阅读理解题的答案和她的答案有些相似,仅仅一个词的差别,但是她的错了,同桌却对了。她回来后给我理论,说老师给她错判了,她要找老师去理论,正好丢了3分,让她落入B的行列。她说起来振振有词,还哭鼻子抹眼泪的,看起来受了莫大的委屈。
咱不说我们中国标准答案的设置合理不合理。我们都在这样一个标准答案的大环境,在现行的试卷中,无法也不能不遵守标准答案,因为它决定了你的分数,也决定了你的考试前途。尽管我们读到有关推翻标准答案的好文章时举手称赞,但那始终只是称赞,并不具备实施的条件。
于是我寻找女儿的其他弱点,因为我认为,在得A或者B的事情上,女儿这次丢分实在太多,A是90分以上,B是89分以下了,相差的不止是3分。她的问题是她仅仅看到了老师可能错判的3分,而没有看到丢失更多的6分。我告诉她,如果其他的6分没有丢,那么即使错判了3分依然会是一个A,还会在乎一个小小的3分?
我把这个道理告诉她,但是她依然不服,为了显示自己是对的,她近乎偏执的个和我争吵起来,我就是对的,是对的。
我又告诉她,如果你有足够的证据能够证明你的答案是对的,也可以找老师去理论,但是你如果没有确凿的论证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只是一味的胡搅蛮缠,这叫死钻牛角尖,就是不讲理了。
于是我们两个谁也不服谁,她正处于青春期,内心脆弱又叛逆。我呢,总是善于说教,有时候都觉得自己无力管教,我认为对的事,她总是学着反抗。反抗也没关系,但是她的情绪和态度总是让人吃不消。
老公下班回家,给姑娘讲了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
“你是谁啊?”
他很自豪地说:
“我是孔先生的弟子!”
客人就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啊!”
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么奇怪的问题吧?
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
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要问吗?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错了,四季!”
“三季!”
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这次赢定了,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
正巧这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这个学生快吓昏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
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
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ma zha),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摘自“党派纵横”的公众号
故事讲完后,女儿却嘿嘿笑着说,你是不是把我比做蚂蚱?虽然还有着些倔,但态度变了。
我说,谁让你对号入座的?我可没说那是你。
老公说,女儿,你可以是那个蚂蚱,你可以是那个弟子呀。
女儿说,假如我是弟子,那谁是那只蚂蚱呢?
老公说,你只管自己是弟子就行,不用管谁是蚂蚱。
女儿好像心神领会,不在纠结那3分的题。也不在再计较谁是弟子谁是蚂蚱了。只是开心的吃饭了。
生活中,很多想不开,也不能改变的事实,在于你怎样去想问题,看问题,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或许许多事情的愤慨,便不再纠结。
希望女儿学会更多知识,让自己强大,赢得的是那6分,而不是那计较的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