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王抬棺   影像记录186 2025-06-28

四王抬棺   影像记录186

2024年5月1日,在塞维利亚大教堂,目睹了那座独特的哥伦布之墓——四王抬棺。(图片1)

(图片1)四王抬棺

哥伦布之墓是由西班牙建筑和雕塑家阿尔图罗·梅利达(Arturo Mélida,1849-1902年)在19世纪设计的。

一、哥伦布的国葬

1892年,欧洲进行了一场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400周年的豪华庆祝活动,西班牙人不惜血本,用了350公斤白银为塞维利亚大教堂这座哥伦布的灵柩加持。这位意大利人成为西班牙的民族英雄。

其实这是一个虚拟的国葬场面,西班牙人用自己的想象给哥伦布补了一个国葬。旁边墙上的巨幅画像也是哥伦布。(图片2)

(图片2)四王抬棺

面向四王抬棺雕塑,左前雕像是卡斯蒂利亚国王(该国位于今西班牙中部、北部),她的上衣有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城堡标志,从她圆润的面庞及王冠下露出的绺绺秀发可知,她代表着该国著名的伊莎贝拉女王(这明显是虚构的,因为伊莎贝拉女王先于哥伦布去世);

左后雕像为阿拉贡国王(该国位于今西班牙东北部及意大利半岛南部),那上衣可见阿拉贡王国的竖条标志;(图片3)

(图片3)前边是女性雕像,代表卡斯蒂利亚伊莎贝拉女王,其上衣有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城堡标志。她身后是阿拉贡国王雕像,其上衣有阿拉贡王国的竖条标志。

右前雕像是莱昂国王(该国位于今西班牙西北部),他的上衣显出莱昂王国的雄狮戴王冠标志;

右后雕像显系纳瓦拉国王(该国位于今西班牙北部比利牛斯山脉),上衣则是纳瓦拉王国的链条标志。(图片4)

(图片4)右前者上衣有莱昂王国的雄狮戴王冠标志,右后者上衣有纳瓦拉王国的链条标志。

这四位抬棺者,正是古代西班牙大地上曾经的四个国家的国王。如今的西班牙国旗和国徽,上边也仍旧标示着象征这四个王国的图案。

有人曾说抬棺者是四位骑士。但是前边两位抬棺者不仅头戴王冠,还都手握象征王权的权杖。后边两位由于要双手把扶棺柩保持平稳,不能再握权杖,但也都头戴国王王冠。而骑士不仅无权杖在手,且只能戴头盔,不能戴王冠。

四王抬棺,表明西班牙给哥伦布的是一个极尽哀荣的国葬。

哥伦布绝不会想到身后竟会在西班牙有此国葬待遇,因为他的祖国是意大利的热那亚。

二、哥伦布与大航海

1452年出生在意大利第一大海港城市热那亚的哥伦布,是犹太人。家乡的地中海使他从小练就了一手航海技能。地中海太小了。成年后,他曾在祖国,后来又到濒临大西洋的法国、英国去寻求远航大洋的机会,却都未如愿。

当时第一航海强国葡萄牙已经组织船队扬帆远洋。1484年,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派遣的航海家迪亚士率船队出征南大西洋,抵达了非洲沿岸的刚果河口。已四处求告十几年有志难伸的哥伦布闻讯赶赴葡萄牙,向若昂二世呈献了自己向西远航印度的计划。但若昂二世正一门心思要开发非洲大陆,无意它顾。不甘赍志终老的哥伦布只好东去邻国卡斯蒂利亚寻求远洋“出路”。

就像千里马遇到了伯乐,哥伦布这条“万里鲸”遇到了赏识他的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

1492年,与夫君阿拉贡国王费尔南多二世一起掌稳王权后的卡斯蒂利亚国王伊莎贝拉一世女王,迫使曾多次进攻卡斯蒂利亚的格拉纳达王国献城投降。初步实现西班牙统一后,随即赞同哥伦布远洋西航。史载,她不仅说动夫君也支持哥伦布,还变卖自己的首饰资助哥伦布。

目光远大的掌权人,在黄土地上的文明取得进展后,便放眼蓝色文明——要向海外发展。

具有阔大开放胸怀的决策人,敢于并善于引进外国人才,重用外国人才。

年已40岁的热那亚人哥伦布,在1492年8月3日奉西班牙女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王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帆船从巴罗斯港起锚远航。由此开始到1504年11月7日,哥伦布四次横贯大西洋,往返北、南美洲和欧洲 ,完成了被誉为“发现新大陆”的壮举。尽管他到达的并非印度和中国,但他作为先驱之一,与许多航海家、科学家开辟了地理大发现时代。从此,以远洋航海为肇端的蓝色文明遍及全球,促进了各大洲的文化广泛交流;离岸贸易、转口贸易借助海洋运输逐渐在全球兴盛;较先进的欧洲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欧美引领世界的科技进步直至今天。这一切追根溯源,会有许多人的名字熠熠闪亮,哥伦布无疑是较早光芒耀眼的一位。

但是,尽管为西班牙王室立下过汗马功劳,哥伦布的最后几年过得还是有点潦倒。1502年,年过半百的哥伦布开始了他的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探险,率领着船队在加勒比海域里执着地寻觅着马六甲海峡,结果当然是啥也没找到。

1504年11月7日,当哥伦布的船队劳而无功地返回塞维利亚港后,迎接哥伦布的是一道王室口令:他的全部财产都被查封变卖,用来清算债务。

当月26日,他的“伯乐”伊莎贝拉女王即去世。一年半后的1506年5月20日,54岁的哥伦布也溘然长逝。

三、多舛的后事

被西班牙王室伤透了心的哥伦布在死前明确表示不愿意葬在西班牙,可事与愿违。

1506年在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去世的哥伦布,被埋在了当地的一座修道院里,三年后又被迁葬于塞维利亚的另一座修道院。

直到1537年,哥伦布儿子迭戈的遗孀玛利亚,遵照哥伦布祈愿葬在他发现的美洲的遗嘱,将他的遗骸与自己丈夫迭戈的遗骸,送到美洲的殖民地多米尼加的圣多明各大教堂安葬。哥伦布曾在那里当过总督,也就是今天多米尼加共和国的首都圣多明各(Santo Domingo)。

在圣多明各的大教堂里,哥伦布长眠了200多年。

1795年,法、西战争后,西班牙割让多米尼加给法国,失去了这块殖民地,便派人将哥伦布的遗骸转葬到其治下的古巴哈瓦那。

在哈瓦那停留了一个世纪后,1898年,西班牙帝国又在美西战争中丢掉了古巴,古巴脱离西班牙独立,西班牙遂将哥伦布遗骸运回西班牙隆重安葬在塞维利亚大教堂。

至此,哥伦布的遗骨已被四次转移,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回到了西班牙的土地上。

这一次,西班牙人为了弥补当年的怠慢,对哥伦布的下葬十分重视,不仅把灵柩安放在了塞维利亚大教堂最重要的“王子之门”身后(因此大门也被叫做“圣·克里斯托弗之门 ”,Puerta de San Cristóbal),还专门请来大雕塑家阿尔图罗·梅利达设计棺椁。

而阿尔图罗·梅利达果然不负众望,充分展示了他的智慧与才华,以及西班牙人浪漫的想象力。您哥伦布老先生不是不愿下葬在西班牙吗?不是觉得国王委屈了您吗?好吧,那就让这四位国王抬着您,永不落地。(图片5)

(图片5)四王抬棺

棺椁的底面上刻着哥伦布一生的成就:“这里埋葬着新世界的发现者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尸骨”。(图片6)

(图片6)棺材的底面上刻着哥伦布一生的成就:“这里埋葬着新世界的发现者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尸骨”。

哥伦布棺椁的底部的图案是1492—1506年西班牙使用的天主教君主纹章,一只头戴金冠的黑鹰爪持盾牌。盾牌被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一和第四部分各被分为四个小块,交错分布了莱昂和卡斯蒂亚的纹章图案,第二和第三部分被左右平分,左边是阿拉贡纹章,右边是阿拉贡-西西里纹章,盾底加上了格拉纳达的纹章图案。(图片7)

(图片7)西班牙天主教君主纹章:黑鹰头戴金冠爪持盾牌;四大王国纹章下边的石榴纹章,是格拉纳达王国的标识。

此事还曾节外生枝。

1877年,曾经埋葬哥伦布的多米尼加圣多明各大教堂进行了全面整修,过程中意外地在祭坛后面发现了一座墓穴和一个装有遗骨的铅盒。铅盒上清晰地写着“一位伟大而杰出的人,克里斯托·瓦尔科隆阁下”(这正是哥伦布在西班牙使用的名字),里面还放着41块遗骨、一颗子弹和不少与哥伦布有关的文件。据说哥伦布年轻的时候左腿曾受过枪伤,子弹终生没能取出来。

于是,多米尼加人便认为哥伦布仍葬在此处,1795年迁走的是他人的遗骸。

1992年,多米尼加人把遗骨迁入了为纪念发现新大陆500周年而建造的哥伦布灯塔里,还派了专人看守。

但西班牙一直不承认。这桩百年疑案直到2002年才揭晓。DNA技术用于塞维利亚大教堂的遗骸与哥伦布胞弟和儿子遗骸的DNA比对,确证塞维利亚大教堂四王所抬棺柩中,正是哥伦布的遗骸。

按照我们此行的导游的说法,哥伦布的遗骸一部分在这里,另一部分在圣多明各,都是真的。

圣多明各造型大气的哥伦布灯塔(Faro a Colón)。(图片8)

(图片8)圣多明各的哥伦布灯塔

圣多明各灯塔中的哥伦布墓地。(图片9)

(图片9)圣多明各灯塔中的哥伦布墓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