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影片《长安三万里》后,一股浓浓的诗情意蕴从电脑屏幕上扑面而来,嗅着这般诗味,我都情不自禁地想作诗几首,抒发观影后的情感了。不得不说,《长安三万里》也更加适合孩子们观看,是学习古诗、了解古诗创作意境的最好方式。
整个电影采用了高清动画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我感觉这种效果还是不错的,有些穿越、高难度的动作,夸张的情节,或者真人无法做到的细节,动画就可以做到,而且也没有违和感。
真没想到,我国的动画产业也发展到了如此高超的地步,祯祯动画都非常逼真,流畅,真实,让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体验感很不错。
这部电影,是从边塞诗人高适的视角,主要讲述他和李白,以及众多大唐诗人的故事。侧重点是,从《长安三万里》中的十几首李白创作于不同时期的诗歌,将电影中有关李白的经历与形象重新串联起来,讲述李白的故事。
观看这部电影后,让我对大唐以及当时环境下的诗人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影片中的李白和高适,是同龄人,从翩翩少年到暮暮老者,从意气风发,醉酒当歌,立志报效祖国,到仕途周折,颠破流离,看尽了人生几何.......
(一)大唐盛世,呈现出优美的历史画卷。
唐朝在上下五千年的华夏历史中,是一个经济繁荣的朝代。国泰民安、国家富强,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
从影片中也能看出,大唐盛世的一片繁华。
长江岸边的黄鹤楼,傍山依水,古色古香,宏伟壮丽,金碧辉煌,雕栏玉彻,享誉中外。尤其是黄鹤楼里的酒栈,生意兴隆,客人不绝,好多诗人慕名前来,酒后题诗。此地此景,真正是才人佳子,好酒配好诗,与黄鹤楼相得益彰。
李白曾数次邀约故人来黄鹤楼相聚,把酒言欢,诉说各自的奋斗史。
扬州,一个美丽的江南小城,影片呈现出了一片秀美的画卷。几个朋友、几个诗人,在泛泛小舟上,就可以一边对酒作诗,一边观看美人在甲板上随风舞起来。舞出了一片秀美华章,歌声、笑声、作诗声,声声入耳,风景宜人,人生悠哉。
长安,大唐的首都,更是繁荣昌达,百姓安居乐业。长安街上灯火如昼,各色花灯、各种灯谜,人声鼎沸,摩肩擦踵。年轻的恋人相约黄昏后,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秉烛夜游,猜灯谜,逛庙会,坐在路边吃上一份丝笼。
从这部影片中,也让我了解了更多的唐朝历史,安史之乱,.....
(二)人才辈出,诗情横溢,灼灼其华。
国家的繁荣,必会推进文化的百花齐放,从这部电影里就能看出来。国家对文化的发展容纳百川,作诗、跳舞、音乐,都显现出了及其繁盛的时期。
大唐,是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文人墨客众多,且文化造诣很高,影响深远。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诗仙李白,有客居长安十年,郁郁不得志的杜甫,有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白居易,还有王维、王勃、刘禹锡等诗人,可谓群星闪耀,推动唐朝文化事业空前繁荣,在那个大唐时代,仿佛人人都会作诗。
从电影中,也深刻了解了一些诗人的形象。李白,逍遥洒脱,激荡不羁,不拘一格,热情好客,喜好社交,才华斐然。高适的性格,则是谨慎稳重,奋进苦练。王维,孤傲清冷,多才多艺。杜甫才华出众,年龄上则比李白高适,小个十来岁。贺知章,更年长一些.....
从影片中也能学到很多唐诗,以及创作时的意境。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高适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影片中,还有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郭子仪、张旭、李龟年等等,也是我们学习唐朝历史的好契机.......
这部电影涵盖的唐诗太多了,很多都是耳熟能详的,不得不说这部电影是唐诗的聚集地,群英荟萃,唐诗的盛宴。电影都值得二刷三刷,或者下去再找本唐诗集,多去读读唐诗,感受一下当时的意蕴。
(三)情谊长久,醉酒当歌,人生几何。
从影片中,我获知了李白和高适是友谊很深厚的同龄人,他们不仅仅都是作诗的名人,拥有着共同的爱好,在年轻时都志向高远,立志报效祖国。
电影的一开头就出现了李白吟诵的《庄子·逍遥游》里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是中国古典诗歌旷达美学和哲学的象征,代表着一种超越世俗见解局限的壮伟。可见当时的李白,多么渴望效忠于国家的建设。
可是,时代的造化,李白和高适虽然施展了文学才华,但是在政治生涯中也是处处碰壁,两个人从少年的意气风发,到中年时读懂了世态的炎凉。同时生活在一个朝代,两个人更能惺惺相惜,是知己,是挚友,彼此对酒当歌,感叹人生几何,结下了一段非同寻常的友谊。
《长安三万里》是高适的故事,是李白的故事,是如他们这样的文人雅士们的黄金时代,更是诗的黄金时代。只要诗在,长安就在。好影片,值得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