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人,总喜欢仪式感,大抵去看这部影片的人都是为了某一个人的仪式吧。
《后来的我们》一部首日票房超过两亿,将近90万人标记为特别“想看”的电影巨作,刚上映第一天便将朋友圈刷爆。
去年,刘若英在台北小巨蛋的演唱会上唱着《后来》 ,泣不成声……
后来
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
可惜你早已远去
消失在人海……
初听不懂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人最怕在某个年纪,突然听懂了一首歌……
一方面是期待这部影作之久,另一方面也是看到圈中的一致好评。前几天,我也为票房做出了贡献。
走出影院,还沉浸于剧情中久久没有回神,也听到有人吐槽那么高的评分是如何得来?影片内容也是有诸多槽点?其实不管你我对于电影有何认知,那应该都是关于我们的故事。
I missyou
我也想你了
我是说错过你了
听到这句话时眼泪哗的一下就流出来……
英文中miss被赋予了“想念”和“错过”两个意思,也许前人在创作这个词语之时就知道,只有错过才会更加想念吧。
剧中林见清父亲写给方小晓的信,一度认为承包了剧中最深的泪点,明白缘分这个东西不是你我能够左右得了的。
方小晓、林见清最后认真的道别彼此,伊恩、凯里最终重逢,世界变换成彩色,而我却认为刘若英并没有将故事圆回。
女主最后还是回到了落后的小村庄,终究没有留在北京,而男主同另一个女人在他乡结婚生子。
后来的我们都长大了,你看,长大真的很孤独,连偏旁都没有。
如果最后我们分开了,希望我们不要再见面,
不,我们一定要见,我想知道你过的好不好?
其实过的好和过的不好又能怎样呢?
如果你过的好我会失望,如果你过的不好我也会失望,因为那个让你过的开心的人并不是我。
都说朋友圈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最近的状态,前几日刷屏朋友圈见好友这样感慨道:
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绝望,我不怕我们分手后你和别人好了,我怕的只是原来别人那么轻易的取代了我的位置,方小晓和林见清分手两年,林见清便同另一个女人结婚生子,而方小晓到最后也没有等到那个愿意为她“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之人。如果曾经真的那么爱过,又怎么可能那么轻易说放手啊,不得不认为男主在感情中实属渣男。
男人认为我努力赚钱在北京买了可以放下大沙发的明亮大房子,你就会跟我在一起,明明我为了你那么拼命在努力,但为什么到最后你还是要离开我,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女孩要的并不是一套在北京的大房子,也无所谓我们能够在北京安定,因为我要的是一个家,有你的地方才是家。
泡面给你剩了一半
……
我真的走了
……
最后林见清追上了方小晓所搭乘的地铁,却终究没有勇气踏上去。
多年重逢后回忆,方小晓说:“如果你当时走上来了,我就会跟你一辈子。”
可生活哪来那么多的如果?
如果我们没有相遇
如果我们没有相识
如果我们没有相爱
如果……
人生若只是初见,那该多美好
爱情中最伤人的错过,大抵就是:
林见清:我真的已经努力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方小晓:但我已经不是我原来的那个样子了
我们总喜欢站在终点去探讨过程的残缺,却不知有些遗憾是无论如何也挽回不了的。
在我的身边还有一个女孩子,对待感情~用情至深,第一段感情为了男生一路追到长沙,报考了同一所学校,期待故事能够继续,可现实好像总不如电视剧中一样,不会在某个街角再次不期而遇,也没有人有时间去给你们特写,而是会给你开一个玩笑让你遇到另一个陪伴在你身边的人,但可惜的是这另一个人也没有变成最后的他们,毕业之后各分东西也不再联系。
最后我们都遇到了另一个人,变成了更多的我们,那我们还是我们吗?
因为太少的社会生活阅历,于是总喜欢听周围人的故事,爱情、友情亦或是命运,我总认为,读别人的故事,便是自己的故事。
他是我的高中同学,我们在高考以后在一起的,为了离他近一点,我放弃了更好的学校,只为了能够多见见他,那个时候我们很好,他对我也真的很好,我们一起旅游,即便半夜我说我想吃什么他都会马上买好给我送过来,对我的爱惜比我自己还多……
感情的世界里,谁不希望自己被宠成一个孩子,比起那个给你买爱马仕香奈儿的人,我想你更想念那个愿意为了你跑几条街只为了给你买你想吃的油条的人吧。
从她那神采的脸上我真的能够看出那个时候他们是真的好过,是的,是好过。
不管“你们”的故事最后是否变成了“我们”,都希望你好好珍惜现在的“我们”。因为,遇见就已经很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