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去买馕都会从玉素朴商店经过,遇到周五,这商店门前就坐着一些穿着整齐做礼拜的老者。
个人认为乌鲁木齐名列前茅的好馕一定有我经常光顾的这家,馕店是兄弟两个在经营,通常见到他俩一个揉面,一个往馕坑里放生饼的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打开馕坑时,老远就能闻到那麦香,虽然近两年这里又来了一家烤馕店,但根据我的观察,生意远远不如兄弟俩的。总结吃馕经验,馕一定得是刚烤出来的最好吃,热度可以把麦香彻底打开,经常见到买馕的人一边走一边掰吃,这对爱吃馕的人丝毫不会见怪,往往食品袋里的馕还没到家就被揪得不成样子或彻底没了。
馕的发明非常伟大,耐储存更耐饿,可以说胜过一切我曾吃过的各种最好饼干的味道,后来又出现许多辣子馕、玫瑰馕、皮芽子馕、葡萄干馕等,但我最爱吃的还是芝麻馕,酥脆干香,奶茶是标配,铺在大盘鸡的汤汁里又会生出另一种绝美的味道,它劲道不散,吸满了汤汁,比肉好吃。或在馕块上涂满浓奶皮或果酱,再加一片奶酪芝士或煎鸡蛋,无论味道还是热量都能满足你的身体需要。出门在外,旅途中最值得推荐的食物就是馕,它与涪陵榨菜组合也是绝配。
而我在玉素朴商店消费并不频繁,但每次进去,都忍不住要快乐半天,就看维吾尔语翻译成汉语的茶分类:妈妈的黑茶—附穿着亮晶晶黑衣服的伟大慈祥的妈妈形象代表、儿媳妇奶茶—戴着维吾尔族花帽与美丽花色长裙的幸福儿媳妇形象代表、女儿的奶茶—着红裙,有一双扑闪扑闪长睫毛与美丽大眼睛的高鼻梁美女……我隔断时间就进入,想看看哪天能有爸爸的奶茶、女婿的奶茶、儿子的什么茶之类的产品,这种出乎意料的快乐很值得期待。
只看不买东西好似对不起守店的大妈,于是我今天买实惠美味的手工蛋糕,明天就得换个别的。这次进来买了比外边超市里量多又便宜的手工酸奶,没想到,好吃到想不到,表面上的厚厚一层奶皮子的油香直接折服了我的味蕾,从此,不要什么哪些众所知之的知名酸奶品牌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吃第一口就促使人再也停不下来,直到彻底吃干净为止。3元价格,新鲜,保证两天内销售完。我喜欢听大妈说:“来,你摸,刚才放冰箱的,还有热度呢。”果然如此,最好马上开吃吧!
吃得满足了,就直奔家而归,这样坐或半躺沙发上,一边慢慢感受纱帘上的光影流转,一边在重读《百年孤独》中寻找遗漏,果然,发现作者描写布恩迪亚家族其实不是七代,而是十代,只不过羊皮卷里隐藏的是七代的命运而已。拉丁美洲的历史变迁从欧洲移民的后裔开始写起,西班牙、英国、美国人先后来到这里后,也把战争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一股脑带了进来,拉丁美洲的发展历程被外族渐渐把控,政治、经济、文化等被强行介入,殖民统治、内战与社会动荡不断。
建议名著能多读就多读一遍,这第二遍的阅读让我收获更多,思路也比第一遍更清晰。尤其是对西班牙的殖民历史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生物演化规律如果与强盗逻辑镶嵌,剩下的可能只有是血腥。文明与科技进步到底会为人性的贪婪助长多少自信,历史的真相会告诉后人。
我还发现自己一个习惯,就是常常在逛完周边后,以购买食物或在饭馆解决完吃的问题,然后以回到家里延续阅读结束(当然,这除了干家务外)。如此,也会把找吃的延续到更远一点的地方。比如,最近又发现门前开了一家面馆,吃完后,量大难消化是第一感觉,于是划入放弃名单。而“川菜馆”的豆腐煲、土豆丝、宫保鸡丁与炒肝味道都很适口,就是米饭有点硬。夜市上有一家煎包总有人排长队,以为是因为价格便宜,没想那味道确实不赖,一元一个,大小比肩饭馆里的两元包,真抚慰人心啊!
秋季稍冷时,吃一碗正宗的兰州拉面也是很满足的,可惜,跟前的拉面馆味道总是不稳定,而稳定的离家又要远一点,吃着吃着总感觉味道不稳定。周末,去逛小西门,不料在马三元牛肉面遇到好味道。虽说价格比别处贵了点,但这是商业中心,带着尝试进去满足而出,没走几步又遇到一个流动小书摊,在新华国际图书城去了几次都没买上的《西藏生死书》竟然静静夹杂在一堆书中。该不该买盗版书?我犹豫再三,放弃离开,后来还是经不住那本书名的诱惑再次折返,摊主很会做生意,说这本书少,不好订。但不管他怎么忽悠,算是吃定了我的心理,因为我在赌它是正版库存。好在打开后,暂时没见到错字与乱标的标点符号。就当正版吧!每个人活着都不容易啊!《西藏生死书》与我原以为的内容不大一样,在讲人们对生死的态度与佛学对生命轮回的看法时,很入我心。原来就对西藏活佛转世的内容非常感兴趣,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转世灵童的身份不仅神秘,且身肩责任更为重大。当然,目前只看了一小部分,下来要进入因果与业的关系内容了……
音乐伴随着规整书籍,对我而言,是一项重要任务,把看完的与未阅读的书籍整理出来,里外重新摆放,就能方便拿取新一轮阅读了,有时间,需要小结与整理自己的阅读体系。我发现,自己喜欢阅读的门类杂多,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美学、家居、旅行、涉及性别话题的也有,当然这是后话了。
为何总喜欢纸质版的书籍,我认为更多是阅读自在,还可以用笔划出重点。另外,感觉比阅读电子书籍对视力友好些。
其实,不想买纸质版书籍也可以,只要喜欢在书店阅读就行,现在的书店,设置了许多座位,只要你能坐的住,不买没人强求,坐一天也没人催你离开。我尝试在书店里阅读了整本的《印度笔记》,相当有成就感。看来,以后蹭阅读还得大点的书店,因为这样更心安理得,选书时间充裕,消费也显得更理智。我大多数情况下不会从书店空手而归。就像那本《苏菲的世界》还有《帕斯捷尔纳克传》(上下)都是隔了好几天又回到书店买了的。网上有免费的阅读与朗读版,可是,怎么都觉得那不是自己的读书风格。
总之,千万不能忘了,读书前得把肚子安慰舒服了才能安心进入好的阅读境界。咖啡、茶、水果只能视为干果、蛋糕等零食的辅助品。且容易分心,更容易污染书籍。
此刻,我好想吃砂锅与葱花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