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一上午,一口气看完书。感觉更像是窝在被窝里跟好朋友谈心,吸引我读下去的动力是想知道同龄人对于生活的态度是什么样,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或者说不同在哪里,没想到作者很多对生活的感悟完全戳中了内心,看来人到中年人生的困惑也都差不多。就职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学区问题要如何找到自己的初心,要如何摆脱随处可见的贩卖焦虑怎样重获心中平静,这本书也许不能告诉我如何选择,但给了我许多启发,帮我指明方向。很多章节所讲的道理之前也明白,但作者用自己的生活经历讲述时更像是跟老朋友聊天,容易产生共情。特别是关于自我和妈妈这个身份的文章,尤为能引起我的共鸣。
我无意贪图“好妈妈”的标签,只是做任何自己选定的事情,都痴迷于彻底地投入其中。每一桩事,我都有一种对自己颇为执拗的要求,即“在那个时候,我倾尽了全力”。
这几年亲自带她,自己一同学习成长,我曾郑重其事地写在日记里,作为未来日子对自己的提醒:
1情绪平和。
2觉知/放下任何想要控制她的念头。
3不给她传递“未来她该怎么过”的期待,给她“你可以过好人生”的信任。
4无条件给出爱,无条件接纳。
5不懈地提升自己的认知,磨自己的心性。
6永远不要求她回报,当她成年,对她说:“你不欠妈妈任何东西,你可以了无牵挂远走高飞,妈妈也有自己热爱的事。”
当时边列边想,若能如此,母女一场,足够心满意足。
养育孩子,诸般劳累,但震动和狂喜,也常常不期而至。纵然如此,我从来也说不出“生孩子让一个女人的生命更完整”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