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李镇西老师《自己培养自己》,是在最美的八月天。
八月天,秋高气爽,阳光正当好,恰逢是暑假的尾巴,幂幂之中读着读着就会微笑着迎接新学期的到来,看着李镇西老师的“文思泉涌,至理名言”,一种很幸福的感觉涌上心头。
如果说“暖、真、惠”是一个全景的浓缩,不如说,书中的每一处的光泽给予了我教学的勇气,甚至给予了我惊讶的感受。
一、推心置腹的幸福
《雷夫是怎样炼成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3:说给老师的真心话》序言,作者的读后感让我回忆起来我与雷夫的故事,虽然说《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也读过,但是作者把我带入了一种对书籍的一种似曾相识。李老师动情地说:“最让我感动的是雷夫的这样的真心话:'将近三十年的教学让我认识到,大多数情况不会十分急迫,除了学生想要自杀或开始逃课。大部分压力——不管令你多么痛苦难眠——其实一觉过后就觉得没那么可怕了。无论是愤怒的家长威胁要找校长,还是哪个同事粗鲁无礼,抑或是读了哪篇文章指责教师拿钱太多、干活太少什么的,统统别理。'李老师最后讲到这样的推心置腹,让我们感受到雷夫真实把心掏给我们了,他哪里是远在天边的美国教师啊,他分明就是和我住在同一小区的邻家大哥嘛!”作者的表达不但很直爽,而且很诚恳。
《充满诗情画意的学校生活》——读《新教育的一年级》:“学校,应该充满童趣、浪漫、感动、友爱,让人热泪盈眶,或心灵飞扬;应该给一批又一批孩子留下充满诗情画意的学校生活,让每一个孩子离开学校的时候都依依不舍,将终身留下充满人性的温馨记忆。”如此表达,怎么不让人享受,如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提醒着我:我是谁?我将创造怎么样的学校生活?
《诲人不倦的“朱老师”》——读《致老师》:“朱老师的语言也值得称道。他往往在娓娓道来之中显示出他思考的深度和思想的魅力,而这种‘深度’和‘魅力’是通过富有哲理与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的:‘真正的信仰是最为恒久炽热的希望,能在厄运中鼓舞起勇气,激荡起乐观。信仰造就乐观,是生命中的太阳,任何境况下的人生都会因此温暖明亮,并指引着生命的明亮那方。’”一本书的感悟,竟然如此深刻,从作者的笔下竟是如此的富有深情。我以为这是:深情地发现。
二、如影随形的幸福
《唯有爱才能拯救世界》——读《夏山学校》:“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究竟应该怎么做?读完《夏山学校》我们已经找到答案,那就是给孩子以爱和自由,让孩子做他自己。”如果不是李老师这样去做了,他又怎么能从一般人很难理解的“自由”中理解何为“自由,夏山学校的孩子无疑拥有了远远超过一般传统学校的自由,李老师用·理性的认识看待了夏山学校,他看到了其中真正的一点:“夏山的观念的未来,却对整个人类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做个好人》——《跟着李镇西老师学做班主任》序“朝生一直真诚的说,向李老师学习做班主任,其实在带他这个徒弟的时候,我真的也向他学习,他的勤奋、他的纯粹、他的好学......,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品质。我这里特别想说明朝生的心态。朝生心态好,随时都那么乐观、阳光。”这一段文字打动了我的内心,李老师并把徒弟培养的很优秀,而他却时时刻刻赞美自己的徒弟。这段文字像一个特写镜头,文字的背后又让我们年轻老师读出了那份胸襟、那份体贴。他很关怀自己的徒弟,甚至是带着学习的心态。
《人要生活在人当中》——读《让教育带着温度落地》:“纵观全书,最能引起我共鸣的是这句话:‘人要生活在人当中。现在中国教育的最大弊端有许多说话,其实如果要我作最简单明了的概括,那就是——当今中国许多学校,人并没有生活在人当中,而是生活在知识、训练、分数、考试以及各种形式主义的假教育当中。’”这样一句话,是他不断思考、把自己的感悟和一本书紧密联系起来,如果说这样的话发人深省,这又何尝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话题。
读书难免有感触,《自己培养自己》的“阅读与反刍”,到底给我留下了多少幸福?我是一名教师,对我而言,这些幸福到底能够转换为多少教育的实践,我需要好好去反思和实践。至少我一直坚定在努力,在读书、在写作、在研究,不管怎么样,“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且读且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