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来聊一聊三年级期末测试卷的作文。
请看题目:
仔细阅读下面的话,你觉得后面会发生什么事?请你展开自己的想象,以这一段为开头编一个自己喜欢的小故事吧!别忘了给故事加一个好听的题目哦!
人们都说,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小灰偏不相信。小灰是一只漂亮的灰兔,它天天都盼着自己有一条漂亮的大尾巴。于是它……
读过之后感觉怎样?作文不难吧——以这一段为开头编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可是,在批改这份试卷的时候,发现了这样的现象。
请看:
是啊,很多孩子都是以“于是”开篇的。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认为这些孩子们审题太不认真了,怎么不以所给的材料为开头呢?我们一边摇头感慨为之惋惜,一边圈画出“以这一段为开头编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这句话以示提醒。可是,批改时这样的文章层出不穷,这可是引起了我们阅卷老师的好奇,为什么呢?为什么呀?遇到问题真的要常去想想为什么!
请再读作文题目中的这一要求:以这一段为开头编一个自己喜欢的小故事吧!
哦,我们恍然大悟!
问题就出在“以这一段为开头”这句话上了。对于成年人的我们来说,由于已经被习惯化的训练出来了,我们能很清晰的明白,以这段为开头,就是要把这段话在文章的第一段抄写下来,作为这篇文章的开篇。但是,孩子们的思维真是和大人不同的,看到以上这几份试卷你觉得孩子们是怎么想的?对,他们为什么会以“于是”开篇,因为孩子们认为,我就是把这段当做了开头才会接着去写的呀!
你能说孩子没有认真审题吗?你能说他们不明白作文要求吗?不能!这个现象让我们成年人反省呀,我们真的了解孩子的想法吗?
这让我想起了印度电影《来自星星的孩子》,影片中的小男孩就是被父母老师认为不好好学习,只知道贪玩逃学的坏学生,其实,是他天生有阅读的障碍。你能感受到一个小小的孩子经历了被误解、被抛弃后的那种无助的感觉吗?大人们多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我们真的了解孩子们吗?
经过商讨,我们语文老师的建议是在出题时可以把这段话直接打到作文正文的格子里,让孩子们接着写就行了。稍微调整一下,小朋友们就会明白要求了。
还有一个建议就是,不要在题目中有过多的要求。有些考试题目为了加大难度,有所变化,一个题目中出现了三至四个要求。我觉得这样非常不好,超出了这个年龄段应该有的理解范围,孩子们会错的很多,同时,又不能训练他们的专注审题的能力。比如:一年级的考试题目中就出现一个要求,老师读题帮助学生理解。二年级的时候还是一个要求,但学生必须自己读题。三年级可以把要求加至两个,训练学生同时兼顾两个要求的能力。经过一年的训练,掌握的很好了,四年级可以再试着加上三个要求。循序渐进,训练点明确,学生才不会无所适从。
我们的考试卷到底要测试什么知识点,什么能力点应该清晰。不是一味的求新求变,试卷越变越难,每年三年级的孩子都只是这么大呀!过难的题目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他不知道怎么努力才能写对得分。
如果努力了孩子们什么也得不到,我们到底要教给他们什么?
对于我们老师家长来说,看到某个现象不要着急着下结论,不要着急的说对错,先问一问为什么?也许你和孩子只是思考的角度不同罢了。多一句为什么,可能会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