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孔子说:“臧文仲大概是个窃据官位而不称职(德不配位)的人吧!他知道柳下惠贤良,却不给他官位。
在孔子看来,举荐贤能,是地方官非常重要的一个职责。你做一方的官员,一定要寻找最能干的人。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职责。但是,臧文中竟然没有把柳下惠举荐出来。孔子就认为,这个人不会是一个吃闲饭的吧,尸位素餐的这么一个人。
大家都直到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总之就是柳下惠这个人不太好色,留下了很高的名声。
柳下惠姓展,叫做展获,也叫做展禽。所以,以后我们在书中看到:展获、展禽、季禽,实际上都是指的柳下惠。
那么臧文中遇到了这么一个君子贤人,竟然不举荐,这个在孔子读史的时候,就产生了疑惑。
臧文中在前文中也说过,“臧文中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智)也”。孔子对于这个人的评价始终都不是很高。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子说:“严厉地责备自己而宽容地对待别人,就可以远离别人的怨恨了。”
我们对于陌生人,总是苛刻很多,而对于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就会宽容很多。
这在心理学方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归因方法不同。当你发现你身边熟悉的人或者自己做了一些小的问题,小的错误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是没注意,不小心,可能修养不够,就草草地解释了。但是如果我们看到陌生的人做同样的事情,我们就会大发雷霆,就还会觉得别人是人心不古,会做出很多糟糕的判断。
原因就是我们在归因的时候选择了不同的原因来进行解释,这个东西是我们和他人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沟壑。
如果我们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没办法和他人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尤其是和陌生人的关系。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我们做错了事儿,很容易就原谅自己。如果别人做错了事儿,我们也能像对自己一样原谅他人,我们就能够和一个人交很久的朋友,或者能够交更多的朋友。
我们在生活中,也会发现,有些朋友,交一段时间就没有了,其实就是这个原因。就是因为责备心太重了。
这个对联,实际上也是从孔子的这句话中得来的。所以,孔子教育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最可爱的双标。
如果我们对于别人批评的过于凶狠,导致对方的自尊水平不断地下降,他跟你在一起的时候变得更加的紧张,很有可能,那个毛病从此以后更加改不了了。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薄责于人”,对别人,我们只要稍微提醒一下就好了。更多的能够让别人成长的方法是发现亮点,找到他做的好的地方鼓励他,肯定他,他才能够有更多的改变。这样的话,则“远怨矣”。
如果我们身边有一群人总是怨恨你,打心眼里不喜欢你,跟你生气。这些东西是会累积的,到最后一定会爆发出来对你造成伤害。
所以,孔子是一个很懂教育的人。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个“如之何”,是领导者要经常讲的一句话,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刘邦。
刘邦跟项羽两个人的比较,很多人都觉得项羽厉害,贵族出身,力能扛鼎?然后又学了万人敌。所以,项羽打仗很厉害,经常赢。项羽跟刘邦打了那么多仗,刘邦说一辈子就怕项羽。因为每次打都输。但是刘邦越输,地盘越大;项羽越赢,地盘越小。到最后,乌江自刎。
刘邦就总结自己,文不如张良,武不如韩信,运筹帷幄之内,决胜千里之外我都不行。但是我身边呢?韩信,张良,陈平,萧何……群星璀璨,一大堆能干的人。
但是项羽这个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叫做仅有一个亚父范增,尚不能听。手下能干的人都没有了,全都跑到我这儿来了,就剩下范增这么一个人,有点儿本事,还不听他的,太自傲。
刘邦说的最多的,就是“如之何”。
所以,一个领导者,他并不需要太强的能力,他更多的,应该是懂得倾听。
所以这句话,讲的是领导者关于倾听的能力,如之何,就是怎么办,这是个开放式问题,典型的倾听的手法,我们在倾听的时候要更多的学会问开放式问题,而不是封闭式问题,糟糕的领导就喜欢问封闭式的问题。
例如:你们听懂了没有?你们有没有信心?你们明不明白?就这种问题都是领导者觉得自己没有错,只需要听懂执行就行了,这时候这个领导很容易犯错,领导成为了容错率最低,但是在公司里犯错最多的人。
但假如领导能够学会说怎么办?这个事你有什么想法?大家帮帮忙。这时候底下的人才会有积极性,才会愿意发挥,才能得到发展的空间。
所以孔子是一个很懂领导力的人。在上位者一定要学会问如之何。推荐《可复制的领导力》和《高绩效教练》。你要能够启发和帮助另外一个人的成长,一定要问大量的问题,而问题又被模块划分成四个步骤,一步一步的问才能够帮助对方真正的解决问题,同时让他收获责任感和自信心,这个才是做领导的非常重要的艺术。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孔子说:“整天聚在一起,言语都和义理不相关,喜欢卖弄小聪明,这种人很难教导。”
孔子在感慨身边的那些闲人,一天到晚混在一起,说的那些东西都不知道在说些什么,英文里面有一个词形容的特别好,叫“No point”(没有重点),就是这个人说来说去没有重点,不知道在聊啥。他们的交流没有什么收获没有什么观点,只是消耗了时光。这就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当然,人到了老年,用这种方法来陪伴,用这种方法来解闷儿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孔子在这里所讲的,是那些年轻人。青壮年,正是在干事儿的时候,你一天到晚混在这样的人群当中,跟别人整天说些不咸不淡的话,看起来似乎是在社交,但是,这种人想要出头,是很困难的,想要教他,也是很困难的。所以,孔子希望我们能够学会找到自己的时间,能够面对孤独,能够进入深入的思考,能够去读书,去研究。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够每天看到自己不断的进步。
过去常说:识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不是对所有人的。有的人识别三日,真的当刮目相看。有的人士别三年还是那个样子。
所以,要能够真的发生改变,核心是在于自己怎么善待自己的时间。
好卖弄小聪明的人,也是很难教导的,孔子在后面还说过一句话,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由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就是说,实在没事儿干的时候,下下棋也是可以的呀。锻炼一下脑子,对自己的身体也是有好处的呀。又何必群居终日,言不及义这样耗费时间呢?
这里值得我们反思的就是,一个人一定要能够学会面对孤独,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能力。我们得有自己的时间,我们自己一个人呆下来的时间,能够很自在。很多人就是受不了这样的孤独。而受不了个人孤独的人,往往就是陷入了群体的孤独。
看似一群人在一起很热闹,填补了一天的空白,但实际一天下来,并无所收获,又怎么能谈进步呢?
只有能够学会面对孤独,我们才能够学会更加深入的思考。才能真正的有所收获,成就真正的能力。这样就不至于认为行小慧,就能办成事儿了。
孔子认为,靠着小聪明,凭借油嘴滑舌在社会上生存的人,是很难教育的。曾国藩,就是结硬寨,打呆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