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我学习了“掌中大脑”,跟大家分享一下。
每个人的大脑其实都有“两个脑”,一个叫“动物脑”,一个叫“理智脑”。
美国的神经学博士丹尼.西格尔,用一个大拇指握在手掌中心的拳头来比喻我们的大脑,俗称“掌中大脑”:
脑干:掌心到手腕的部分可以比喻为脑干,是生命的中枢神经,它掌控着基本的生命机能(如呼吸、心跳),还会根据本能发出攻击或逃离两种指令,或者直接僵住不会反应。
中脑(动物脑):被握在中间的大拇指就代表中脑(动物脑),是储存情感、记忆和情感出发的指挥器,也是在人类胚胎发育时最早期的爬行动物脑。中脑和脑干是联合工作的。
前额皮质(理智脑):其它四个手指盖握住大拇指前沿的部分代表前额皮质,负责调控情绪、人际关系、反应灵活度、直觉、思维视觉、自我意识、逃避恐惧、道德品行等等,故称为理智脑。
我们设想一个场景:
妈妈上了一天班,回到家开门一看,两个孩子玩得满客厅都是玩具,还追追打打跳到沙发上蹦来蹦去,手上还拿着零食……
妈妈立马火气上涌,大声的喊:“谁让你们这样玩的,把客厅和沙发都弄得乱七八槽的,马上给我停下来。”
老大立即停住笑大声说:“我们一会再收拾不行吗?”
老二见妈妈发那么大的火,僵住坐在地上。
妈妈继续发飙:“不可以,乱糟糟的,我回来一点都不舒服,你们不知道我工作一天多辛苦吗?你们一点都不体贴妈妈。”
老大:“但是我们还想再玩一会,还没玩够呢。”
妈妈:“我说不行就不行,赶紧收拾收拾,不然我就收拾你们。”
看到情况不妙,老大赶紧跑回自己房间,边走边说:“你是个臭妈妈、坏妈妈,我不要你了”。老二也怯怯的跟在哥哥后面进房间了。
我们就上面的情景,看看人愤怒时大脑是怎么运作的:
妈妈看到孩子把客厅和沙发被弄得乱七八槽,非常愤怒,大声地吼孩子。在正面管教体系里,情绪失控叫做大脑盖子打开,这时候妈妈大脑里的情绪按钮一下子打开了,开始吼孩子,甚至会动手打孩子。这时妈妈的理智脑停止工作,动物脑值班了。
两个孩子在妈妈回来之前,玩得很开心,他们的大脑盖子原本是合上的,理智脑支持他们各种玩。当看到妈妈愤怒了,老大也立即蹭一下来了气,他的大脑盖子也立即打开了,开始跟妈妈顶嘴,争取再玩一会;而老二直接被妈妈和哥哥的举动吓得僵住了。妈妈再发飙,两个孩子逃走回自己的房间去。
这时候,妈妈是失去理智的,智商几乎为零。妈妈会说出一些伤害孩子的话,而孩子也可能说出伤害妈妈的话,这就很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的伤害。
在愤怒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冷静下来,觉察自己的情绪变化,让理智脑恢复工作。
当大人愤怒的时候,大人要先让自己冷静下来,要尽快恢复理智再来处理当下的问题。积极暂停的办法有很多,最简单的做法有:做几个深呼吸,走开喝一杯饮料,洗洗脸等。
总原则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对于孩子的情绪管理,我们可以这样做:
1.平时给孩子讲解“掌中大脑”,帮助孩子认识大脑运作,认识情绪;
2.和孩子约定一个手势(比如握拳、张开),在发现对方愤怒时,自己可以用这个手势去提醒对方,关上大脑盖子,恢复理智。
3.和孩子一起设计一个用来冷静、舒服的小空间,还可以起个名字(如冷静太空、爱心小窝、温暖屋等)。
当孩子生气愤怒的时候,家长可以做以下三个步骤:
1.觉知孩子的情绪:“我看到你很生气”,“听上去你真的生气了”……
2.准许孩子生气:“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的权利”,“我不会责备你,我也常常会感到愤怒”,“生气很正常,我同意你生气”。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认可。
3.找出可接受的解决方案:“你愿意在走廊蹦跳几下来放松吗?”“你愿意对着玩具熊大叫来发泄吗?”帮助孩子找到宣泄情绪的方法,疏导情绪。
宣泄情绪要遵循三个不伤害原则: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伤害环境。
在孩子愤怒的情况下,如果父母用应该……不应该……的句式来对孩子进行批评、指责、挑剔、给建议,会堵住、压抑孩子的情绪,不但不能让孩子尽快平静下来,反而导致孩子更生气、更加纠缠父母或者以后不愿意跟父母沟通。
用觉知、准许、接受三个步骤来代替“应该和不应该的语言”,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情绪流动,疏导情绪。
孩子的情绪被认可和尊重,并且被接受,就能提升孩子理解别人的能力。当孩子有理解别人的能力的时候,同理心就出来了。有同理心的孩子,不会轻易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
如果情绪被长期压抑,有可能突然爆发,或者有可能生病,或者使人变得麻木。长期麻木和隔离情绪,是很难建立亲密关系的,他不能理解自己的情绪,也就不能理解别人的情绪。
所以,有情绪的时候要积极疏导。帮助孩子学会情绪疏导,就是帮助孩子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