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是婆婆家的一只小狗,是二哥的一位朋友送来的。
它长得十分可爱。刚来时不过几个月大,一身雪白的长毛蓬松柔软,身子圆滚滚的,走起路来摇摇晃晃。那双圆溜溜的大眼睛水汪汪的,格外惹人喜爱。
豆豆一来就把这儿当成了家,仿佛天生就是我们的一员。它认人认得很快。起初只认得公公婆婆,后来我们回家,它一听脚步声就“汪汪”直叫,以为来了陌生人。婆婆总会像哄孩子似的说:“豆豆,这是咱家的谁谁谁,以后再见着,可不许叫啦。”豆豆便停下来,仰起头认真打量我们,像在努力记住长相。没过多久,聪明的它就把全家十三口人都认全了。之后我们回家,它不再乱叫,而是摇着尾巴凑过来,亲热地蹭我们的裤脚。
豆豆还很讲卫生,从不在屋里大小便。想出去时,它会轻轻扒门,弄出点声响。要是婆婆没听见,它就跑过去咬她的裤脚,再转身扒两下门。婆婆一看就明白,开门放它出去。豆豆会一溜烟跑到后院的菜园里解决。也正因如此,婆婆家里总是干干净净,没有一丝异味。
它的作息也很有规律。清晨,公公婆婆一起床,它就跟着醒来,伸个懒腰,陪他们出门散步。回来吃完早饭,玩一会儿,便回窝睡个回笼觉。下午照例要午睡,傍晚再陪婆婆散步、撒欢。晚上看一会儿电视,就自己回窝睡觉,从不熬夜。
豆豆吃饭也不挑食。每到饭点,婆婆一喊:“豆豆,开饭啦!”它就乐颠颠地叼来自己的饭盆。不管吃什么,它都吃得津津有味,把盘子舔得锃亮,简直不用洗。
这小家伙还很会享受。夏天躺在空调吹得到的地板上纳凉,冬天缩在太阳晒得暖烘烘的墙根打盹,春秋两季则窝在自己舒服的小窝里睡懒觉。真是应了那句“春困秋乏夏打盹”,就差冬天冬眠了。
豆豆也有调皮的一面。它爱跟着公公婆婆在菜地里跑来跑去,扑蝴蝶、追公鸡,见到别的小狗就凑上去呜呜低语,像在说悄悄话。遇到小朋友,它也会跟在后面凑热闹。
它的聪明更让人惊喜。客人一来,婆婆说:“豆豆,握握手。”它便伸出爪子。婆婆又说:“另一只呢?”它立刻换一只爪子。要是婆婆说:“作个揖吧。”它马上把身子立起来,两只前爪搭在一起,像模像样地行礼。邻居来约婆婆买菜,只要婆婆喊一声,豆豆就前前后后围着转,生怕跟丢了。要是婆婆去超市或坐公交,说“有事,在家等着”,它便乖乖退回屋里,蹲在地上摇尾巴,眼巴巴地望着,仿佛在说:“早点回来呀。”邻居都惊叹:“豆豆真聪明,什么都懂!”不管跑多远,它总能准确找到回家的路,从不让人操心。
因为长得可爱又懂事,豆豆在小区里很受欢迎。它一见人就会握手、作揖,大家都很喜欢它。常常看到它叼着火腿肠或包子回来——都是邻居们给它的。
第一次给豆豆洗澡特别有趣。二哥在盆里放好温水,喊它过来。豆豆一看满满一盆水,吓得躲到沙发底下,怎么叫都不出来。最后被二哥拉着两条后腿拖出来,一脸“生无可恋”。刚要放进盆,它就把四只爪子撑在盆沿上,全身绷得紧紧的,死活不肯下水。二哥一边轻轻抚摸,一边柔声说:“豆豆乖,洗白白了香喷喷的。”它才慢慢放松,躺进温水里,任由二哥冲洗、打肥皂、搓泡泡。不一会儿,它竟闭上眼睛,一脸享受。洗完后吹干,又是一只蓬松雪白的小绒球,我们都抢着抱它。它仰着脸,一副幸福的模样。从那以后,它再也不怕洗澡,反而很乐意。
豆豆还是我们家的“和平使者”,绝不允许家里有人吵架。有一回,兄弟几个喝酒猜拳,越喊越响,豆豆以为在吵架,立刻冲过去咬劝酒人的裤脚,汪汪大叫。大家一看就明白了,赶紧坐下,压低声音。它见“世界和平”了,才安静下来。公公婆婆耳朵背,我们说话得大声喊,每回这样,豆豆也会跑来叫。我们只好降低音量。有它在,家里总是和和气气的。
就这样,豆豆在婆婆家生活了十一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渐渐老了,走路蹒跚迟缓,上台阶腿软跳不动,得要人帮忙。牙齿也不好了,只能吃软烂的饭食。有一天,它的腿瘸了,婆婆担心是骨折,赶紧带它去宠物医院。医生说不是骨折,是年纪大了缺钙,得补钙。婆婆就把钙片碾碎拌在饭里,天天喂它。过了一阵,豆豆的腿果然好了,婆婆高兴极了。
可它还是越来越不爱动,常常窝在沙发或角落里,一待就是半天。婆婆总是把它抱在怀里,轻轻摸着它说:“小狗的一岁相当于人六岁,咱们豆豆也是老人家啦,得好好照顾。”不知这话有没有根据,但豆豆确实一天比一天老了,眼神也常常显得疲惫。
有一天,婆婆喊了半天不见它回应,最后在餐桌下找到它——它静静趴在那儿,一动不动。婆婆伸手去抱,才发现它已经没有了呼吸。
她抱着豆豆坐了很久,眼泪止不住地流。公公轻声劝道:“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别太难过了。我们把豆豆埋了,让它安息吧。”婆婆这才依依不舍地把豆豆交给公公。
豆豆被埋在后院的树下。从那以后,婆婆再也不养别的狗了。她说,心里只装得下豆豆一个。它是她满满的回忆,永远忘不掉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