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四年的本科生活和一年的研究生生活,经历了秋招的逻辑题、计算题、语法题,从一开始紧张到爆的面试环节到如今的淡定自如,我拿到了一份六个月的合同制offer,仅此而已。
上班的第一天,完全没有紧张感,因为我工作的地方就是我熟悉的校园,工作的同事有部分已经见过,我的两位boss是非常可爱的教授。虽然是半年的合同,但这薪水相比于应届生的平均工资已经高出了很多,而且上班时间比较自由。第一天上班,状态还没有调整过来,昏昏沉沉,毫无精神可言。查阅着电脑的文件,又无意识的看一下手机微信,眼睛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个觉,一天就这么过去了,任务完成了2%。5个工作日就这么过去了,每天重复着相类似的任务,总感觉我不太合适这份工作。
上班的第一天就怀疑自己到底是否适合这个职位,让我陷入深深的苦恼当中。虽然能99%肯定我不适合这一职位,但是又不能确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秋招的时候加了很多求职群,听大家说外企快消工资高,待遇好,便投了很多的快消行业的简历。后来听说咨询行业高大上,自己又投了几个中型的咨询公司。现在的这份工作别人看起来也高大上,但实际上工作的内容非常琐碎。
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目标清晰,理想远大。可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今天在中大的职业博览听了3位来自不同公司的高层所分享的职业规划心得。共同点除了他们都来自高级管理层之外,还有就是他们毕业初期并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只是一路走来换了不同的公司,最终走到现在。
从本科大一开始,老师和辅导员给我们做职业规划,让我们提前准备,拿几份世界500强的实习。除此之外,鼓励我们参与科研项目,志愿服务,海外交流,就是为了在毕业的时候拿到心仪的offer。不可否认的是,这样做的确能提高你拿到dream job的机会,但是为了简历而经历,最终会迷失自己。
在香港这个国际大都市寻求一份合适的工作一点也不容易,因为这里人才济济。中环高楼林立,来来往往的人群穿着清一色的黑色套装,说着流利的英语,或许随便拦住一个人都毕业于名校。始终认为,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合天性”适合自己的个性才重要,即使是辛苦的活,也会因为喜爱而感到欣慰。
别人总是说人生要看宽度,而不是长度,长度有限,宽度无限。即使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学业,我还在寻找和探索适合自己的事业,至少我认为一辈子都需要磕磕碰碰,说不定误打误撞就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