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辉随笔
白鹿原这个响亮的名字现在已经是名扬海外。而正是因为有陈忠实先生的这部获得最高文学奖的小说,白鹿原这个很普通的地方才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直到近几年又陆续有电影、电视剧、话剧、戏曲、歌剧等一些用同名小说而改编的影视作品频频展现在全国各地人们的面前。白鹿原成了西安城东的一张旅游招牌,在西安东郊的白鹿原上以白鹿原为主题的旅游开发项目和景点都坐落在原上。每逢节假日游客接踵而,人潮涌动。大大带动了原上老百姓的经济和日常生活。
这对原上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然而还有一件关系着原上每家每户老百姓在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大事,可以说从原上的老辈人开始直道现在提起此事都是让原上人头痛的事情。那就是老百姓的“吃水难”。记得我小时侯常听村里的老人们讲:别地方的人只要提起白鹿原都叫它“旱原”。因原上地势较高,一年四季缺水,靠天吃饭。所以原上老人们还有一句名言:“宁给一个馍不给一碗水”。可见原上人对关系着一家老小吃喝的水有多么的珍贵和珍惜。
记得小时候因村里没有自来水,每家为了存水都会备有一个大的清洗干净的汽油桶。记得那时候每天早上四五点天还很黑,村里就会有好多人拉着装有铁桶的架子车披星戴月地赶往外村去排队拉水。记得当时为了拉水排队,吵架和干仗的事是时常发生。等把水从外村拉回来时太阳都老高已经半晌午了,到了冬天去别村拉水更是难受。一年里只要是碰到下雨天,原上的每家每户都会将家里所有能够盛水的器皿搜集出来摆在房檐下和院子中间,将雨水收集起来以备洗衣服和浇菜用。从外面拉的饮用水可是一滴都不会浪费,都用到了全家人的吃喝上。那时候要是到了三伏天,原上的乡党们吃水就更难了,有时候几天都碰不到放一次水,就是碰到村里放水,水龙头流出的水只有筷子粗细,一桶水得接上大半天,“吃水难”的问题实在是苦煞原上的乡党们。原上的人们日夜都盼望着那天也能够像城里人那样一天到晚随时都能有自来水尽情享用。
可喜的是近几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村领导的关心和努力下,现在的白鹿原上基本已经是家家都通了自来水管,能够基本解决了原上百姓吃水难的问题。可是并不是原上每个村都已经达到了吃水方便的条件。有的村子一天到晚都有水,有的村子是每天早晚定点供应一次。不管怎样这就已经很大的解决了乡党们“吃水难”的问题。可是在原上还有些村子里“吃水难”依然存在。据村里人讲:原上有的村因地势和经济原因不具备打井条件,没办法就会从外村水库引水供给自己的村民。可是时间长了别村水费电费上涨,这些村里吃不消就会放弃从外引水,实在不行就又从沟里的老水井里抽水供给村民。从老水井里抽出的水虽然能够供给村民饮用,可是完全达不到饮用水的要求。当乡党们将水烧开后锅里沉淀下来一层白色水垢和杂质。可想这些水如果长时间饮用对原上乡党们的身体会带来那些疾病,谁都无法估计。原上的那些老人和年幼的孩童都只能喝这些带有水垢和杂质的水来生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这样饮用,无形中会带来一些有损身体健康的疾病。可是这也是原上百姓的无奈,“有水总比以前没水强”。
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须品,每天都不可却少。对于那些水资源广泛地区的人们来说这不算个事,可是它在白鹿原上却牵连着每家每户男女老少的生存问题。从无水吃到拉水吃再到现在有水吃,原上人从老辈人那里繁衍生息到现在,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可现在原上人的饮用水质量却不太尽如人意。这也是原上人的头痛事,毕竟不是老百姓能够解决的问题。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多走访、多视察、亲经历,能够早日将原上百姓的饮水问题得到快速解决。让白鹿原南北两原上的老百姓早日喝上放心干净的自来水。让原上至今还存在“吃水难”的村子早日解决吃水问题,让原上乡党不在为吃水而发愁和担忧。
2020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