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提恩如
如果曾與自閉兒接觸過,我想人們可能會注意到的第一件事,就是這群孩子在語言使用上的不同。而且這個差別,在自閉及亞斯族群身上,都能感受到。
即使如此,在診斷參考上,亞斯與自閉的差別之一,是語言萌發的時間。亞斯幾乎沒有語遲,自閉則有明顯的語遲現象。
在語言發展上,兩者共有的特色,是語意及語用上的不尋常,究其根源,應是分享注意力及社會參照的能力較弱,而表現於外的共通點有:不太能隨節奏聊天,傾向於只談論自己喜愛的事物,不太能辨識出他人的言外之意…等。
他們對語言的了解通常顯現出大片接收,大片記憶的特性(特別是自閉兒),不太能將語言拆解成小單位靈活運用,換言之,有時會以整段,沒有拆解過的,之前在某處聽來的話,來敘述自身的經驗,或回應他人的詢問。
換言之,就自閉兒來說,即使沒有語言明顯遲緩的現象,通常可以很早(很容易)的覺察到他在語言接收及使用上的不尋常。
自閉兒對語言的了解及使用十分實際,注意細節,但在建構情境的全盤了解上有困難,也就是說,他可能會注意到每件事的細部,但無法推論出「背後的主題」,「寓言的深意」。而在生涯發展上,這個特性會讓他們趨向於不同的學業與職業的選擇。
在對談及聊天場合,自閉兒傾向於只敘述自己的興趣(愛好),而非看法(觀念),他們談論事實(事件),而非抒發感覺(情緒)。
自閉兒語言發展上最明顯的不尋常,在其對社交情境及非言語溝通的了解上。比如說,知道要打招呼問好,但在繼續交談上有困難,經常將對話導向讓人覺得全無相關的地方,在觀察他人肢體語言及面部表情上有困難,因而給人魯莽的印象。此外,還有他們對隱喻,反諷,冷笑話的難以理解,因為基本上,要懂得隱喻與反諷的前提,是聊著天的雙方,對情境有相同的了解或態度(或你知道對方是什麼態度),而這個部分,對自閉兒的困難度極高。
假日裡我收到網友來信,其中提及孩子經常以重複但不相干的句子,來表達他的意思,詢問我可有甚麼建議。
一直講的事情和他想表逹的事情不同,首要目標是讓小孩了解:「他表達的事情是怎麼樣的一件事」,其次是:「幫助他表達出想要的事」。
以日常生活中,對物件的要求來做例子的話,就是:
1.給他他原本所要求的物件,也就是其實並非其所需的物件
2.因不符合所需,小孩哭鬧
3.在哭鬧的過程中,幫助他了解,及表達出他真正想要的物件
可以在事先安排過的情境下,使教導過程中的哭鬧程度降低,孩子的理解程度增加,而達到幫助他成長的目標。
通常從最容易分辨的情況開始教導。也就是你很清楚:「他想要的是什麼」,也很確定他是:「因為表達錯誤而引發情緒」,的事情開始。
做法如下:
1. 給他他表達出來的
此時哭鬧開始,在哭鬧程度弱,還有餘力理解大人時,以他容易理解並表達的方式(例如:圖卡,手勢),讓他理解:我想要的不是這個。
2. 不符合所需,哭鬧
備好他真正需要的,在孩子仍可控制情緒,稍作表達後,立刻給他,在哭鬧時不必要求他以口語說明真正需要的事物,但可以視情況幫助他以:選擇或指物等手勢,來確定自己的意見。
3. 在哭鬧的過程中幫助他表達出他真正想要的
這個步驟與過程的拿捏,可視為大人與小孩彼此調控與溝通的機會,口語的表達可以等語言能力較齊備時再要求。
施作上的注意事項:
由於語言理解上的特性,自閉兒有時會以大範圍的語言形式,來表達他需要的事情,我們必須在教導孩子的同時,嘗試理解他們語言的脈絡,盡可能減少大幅度哭鬧的時間,以讓教導過程容易。而在平常生活中,盡可能經常提供孩子選擇及表達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