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习惯性的打开电脑,开始照常的写作。
其实,写作之于我来说,有折磨,有困惑,但我喜欢慢慢的变成一种心灵上的享受。
如同一日三餐,每天定时的输入一些知识,积累多了,慢慢的变成输出,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欣喜的创造过程。
我们太多时候循规守矩,或者我们太多时候没有思索了。
不管看到这篇文字的你怎么想,至少曾经的我是这样的。
曾经一段时间,非常崇拜池莉,看过她写的很多关于小说,从《生活秀》到《来来往往》,从《烦恼人生》到《不谈爱情》,她一个文学女子,用细腻的笔触写出了市井人生的烟火气息,真实的让人觉得文中的主角仿佛就生活在自己身旁,或者隐匿在附近的一个角落,伸伸手就成触及的近距离感。
关于阅读,池莉也是痴迷到了疯狂的程度:“我在童年直至少年时代,阅读是唯一的寄托。我千方百计看能弄到手的文学书籍,我在深夜的被子里用手电筒照明,写诗、写散文、写日记。”如此这般,池莉当以汉派小说驻足文坛,她的作品就如同一幅幅武汉的风情画,以致于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武汉人民每天早上的热干面人生是最美的人生。
知道池莉,也因为她的作品知道了关于武汉的种种。武汉有个吉庆街,每到傍晚,特别是夏日,吉庆街开始灯火通明,车水马龙,生意火爆,说唱声、拉琴声不绝于耳,成为武汉夜间的一道独特风景。
池莉多次深入到吉庆街实地调查,典型访谈,了解个体经营者的酸甜苦辣,与他们交朋友,体察他们生活的各种生相,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怨恨情仇,他们的苦苦挣扎,他们的乐观向上,最后创作出的小说《生活秀》成功塑造了吉庆街女人来双扬的形象,后改编成的电影获“金鸡奖”、“百花奖”,吉庆街也因此名扬全国。那个令人爱之忧之,恼之怨之的来双扬,她的一颦一笑也深刻牵动了全国观众的心。
也喜欢安妮宝贝,她的作品从受争议那天起,舆论媒体曾经把她推到了风头浪尖,可温婉诗意出身南方的她,依旧在执着的将自己的心情转换成文字,她的笔下,太多关于人生的静思,近期阅读了她的《素时锦年》,它的《告别薇安》《二三事》,以及改编成电影的《七月和安生》,我都非常的喜欢。她的文章仿佛有着植物淡淡的香气。
写作之于她们,如同镜子,折射人生百态。
我从3月份开始写,现在刚好100天时间。开始就是一个简单的想法:记录心情。
可慢慢写下来,突然发现这过程的其乐无穷,有刚开始的痴狂,有冷寂时的孤单,有坚守的不易,更有放弃的危机。这100天里,结识了众多爱好写作的朋友,还有一些虽未曾谋面却心灵相通的笔友,3个多月的时间,大家从刚开始的彷徨、无措到现在的淡然、成熟;从刚开始的热情似火、苦苦熬煎到现在的云淡风清、硕果初现,互相鼓励和支持,互相交融和探讨,写下的是心情,穿起来的是人生某个过程不可或缺的经历。
这个过程,有的人坚持下来了,且成果卓著,可有的人,又一次做了坚持不懈的逃兵。
哲学上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人生的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那么讲究成长的如何呢?
是质变呢?
还是变质呢?
对于写作而言,我想坚持不懈的答案不言而喻。
请输入标题 bcdef
有人说人生百态,各有各的活法。我很赞同这种说法,毕竟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各有所志。
早已闻名世界的罗丹是一个整天埋头于画室的孤独老人,经济学家张五常老先生年近80了每周还要写两篇1500字以上的专栏文章。吴晓波得出结论是,是什么让某些人变得与众不同?那就是工作和足够的耐心。要说写作秘诀,她平时想到什么可写的,就会记下来,她的电脑里储存了很多可以写的话题。写文章的时候,选择合适的素材,慢慢写下去就好。
话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事在人为,我坚信:写作亦是如此。
我最近心灵放空,尝试着给自己调度到一个合适的节奏,随机的阅读一些喜欢的书,随意的写一些自由的文字,不想把自己逼迫到一个文字的角落,而是更想通过文字体察更多的人生变迁。
和写作交集了这么久,其实最想达到的境界就是:我的风格就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娓娓道来,毫不着急。
漫漫人生路,不能就这么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当你终将老去的时候会津津乐道的。
以此,与各位书写文字的笔友们共勉。希望未来写作的日子,我们一路同行,常伴左右!
写作美丽,莫忘初心!
作者:亚亚。MPA公共管理硕士,业余笔耕,开辟凹现场阵地,输出正能量温情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