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大经典对话》之八
8)秦二世与韩非
李斯和韩非,像极了“庞涓和孙膑”,都是同门师兄弟,都是害与被害。可惜,韩非死了。可惜,李斯死于赵高之手!
如果韩非不死,不知李斯命运如何?可惜,历史没有那么多所谓的“如果”!
其实,咱们的生活也一样!尽管未来有很多的可能,我们也只能走出一种结局。
赵高担任郎中令时,杀死陷害的人实在是多到罄竹难书。他唯恐大臣向二世揭露他,就对二世劝说道:“天子之所以尊贵,就在于群臣只闻其声,不见其面,’所以自称为‘朕’。况且陛下您还很年轻,未必精通诸事;今坐于朝廷,若于群臣之惩罚与奖励有不妥之处,则见短于大臣,这就不能向像天下显示陛下您之圣明。陛下不妨身居宫中,等大臣们把公文呈上来我们一起研究决定。如此大臣则不敢上奏疑难之事,天下之人则会称颂陛下乃一代明君。”
二世开始深居禁宫之中,一切公务都由赵高决定。赵高听说李斯对此牢骚满腹,就找到李斯。
赵高:“关东群盗四起,如今陛下不仅催促劳役速修阿房宫,居然还到处搜集狗马无用之物。陛下这样,我想劝谏,但地位卑贱。说实话,这事本是丞相您分内之事,您为什么不劝谏呢?”
李斯:“却如您说,我早就想说此事了。可...现今陛下不临朝,长居深宫之中。我即便有话要说,也不方便传达,想见陛下也见不着啊。”
赵高:“您若真想劝谏陛下,请允许我替您打听,只要陛下一有空闲,我就立马通知您!”
于是赵高趁二世和美女娱乐正欢的时候,派人告知丞相:“陛下有空,可进宫面奏。”
丞相李斯都是在此种情况下(二世正欢时)接二连三的要求进宫面圣,这让二世很不爽,很生气,很愤怒,实在是忍无可忍...(旁边的赵高笑了,神秘的笑了,无声的笑了,无情的笑了)
二世怒曰:“朕平常空闲时,丞相不来。每当我在寝宫休息时,丞相就来请示面君。丞相是不是瞧不起我啊,还是以为我好欺负?”
赵高:“陛下,您这样说话实在是太危险了。当初沙丘密谋,丞相是参与了的。现今陛下您已即皇帝位,而丞相的地位却没有提高,很显然丞相这是想封王割地呀!
倘若不是陛下你问我,我怎么也不敢说。
丞相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楚地贼寇陈胜等人都是丞相故乡邻县之人,因此他们才横行霸道,经过三川时,李由只守不攻。我曾听说他们之间有书信往来,但还没调查清楚,所以没敢报于陛下。更何况丞相在外,权力比陛下还大。”
对于赵高的话,二世又一次的又一次,不知又有了多少次,听进去了,也相信了,也总觉得赵高的话,总是对的!
李斯也是这样一次一次又一次的被赵高深深伤害且还没明白为什么,即使明白了也没用。对于李斯,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不可能!”
朝臣每天都有更换,庙堂每天都有诛杀,宫廷每天都有死人。刑法越来越严,赋税越来越重,服役没完没了。群臣上下人人自危,想反叛的人也越来越多。
李斯多次想找机会进谏,二世不但不允许,反倒责备李斯说:“朕有个看法是从韩非子那里看到的,他说‘尧统治天下,堂高不过三尺,椽(chuan2)木不用砍削,茅草不加修剪。即使是旅店住客,也不会比这更艰苦吧!
冬天穿鹿皮袄,夏天穿麻布衣,粗米作饭,野菜作汤,土碗吃饭,土钵喝水。即使是看家护院之人,也不会比这更清寒吧!
夏禹凿龙门,通水道,疏九河,曲九防,决积水引其入海。大腿上没了白肉,小腿上没了汗毛,手掌交底全是厚厚的老茧,面孔漆黑,最终还累死在外,埋葬于会稽山上。即使是奴隶,也不会有比这更厉害的吧!
然而把统治天下看得无比高尚尊贵之人,岂欲苦形劳神,身处逆旅之店,口食监门之养,手持臣奴之作哉?这些事都是才能低下之人才努力去干的,并非贤明之人所为也。
贤明之人统治天下之时,只是把天下之一切拿来满足自己之欲望而已。这正是把统治者看得无比高尚尊贵的原因所在。’人们所谓贤明之人,必能安天下而治万民,倘若连照顾自己都不会,又怎能治理好天下呢!
所以我才想‘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长享天下而无害,’为之奈何?”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中原大地纷纷反叛,到处遍盗贼横行。李斯儿子李由还是三川郡守,身居三公之位的李斯很是害怕,又放不下高官厚禄。又不知如何是好,曲意“奉承”于陛下以求得宽容。
给陛下写一封信吧,但愿他能看到,但愿他能看懂,但愿的但愿...也只能但愿了
便上书于二世:
“贤明之君,必定是既掌握为君之道,也深通帝王之术。对臣子严加督责,这样臣子们必将竭尽所能为君效命。只要君臣一心,各司其责,那么天下所有人都将竭尽全力为主分忧。这样,君王就能专制天下而不受约束,尽情的狂欢,追求无尽的乐趣。贤明的君主啊,一目了然。
所以申不害先生说‘拥有天下而不懂得纵情享乐,那就是把天下当成自己的镣铐。我说这样的话,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讲不能督责臣下,而自己反而辛辛苦苦为天下百姓操劳,像尧和禹那样,所以称为镣铐。’
不能学习申不害,韩非的高明法术,推行督责措施,一心以天下使自己舒服快乐,而只是白白的劳命伤神;拼命为百姓干事,那就是百姓的奴隶;这并不是统治天下的君王,这有什么尊贵的呢!让别人为自己献身,就自己尊贵而别人卑贱;让自己为别人献身,就自己卑贱而别人尊贵;从古至今,没有不是这样的。
自古以来之所以尊重贤人,是因为受尊敬的人自己尊贵;之所以讨厌不肖之人,是因为不肖之人自己卑贱。而尧、禹是为天下献身的人,因袭世俗的评价而予以尊重,这也就失去了所以尊贤的用心了,此乃大谬矣。
说尧、禹把天下当作‘镣铐’,不也很合乎时宜吗?这就是不能督责的过错。所以韩非说‘慈母多败儿,严家无悍奴’,什么原因呢?这就是能严加惩罚的结果。所以商君新法规定‘刑弃灰于道者。夫弃灰,薄罪也,而被刑,重罪也。’只有贤明的君主才能严厉地督责轻罪,轻罪尚且严厉督责,何况重罪呢,所以百姓不敢犯法。
因此韩非先生又说‘对几尺布,庸人见到就会顺手牵羊;黄金百两,盗跖(zhi2)不取。’并非庸人之心重,因寻常之利深;盗跖之欲浅,非其行为之高尚。轻视百金是因为‘一旦夺取,随之必受刑’,所以盗跖不敢夺取,是因为刑法严酷。
故城高五丈,楼季不敢轻犯;泰山高达百仞,而跛脚之人敢在其上牧羊。难道‘楼季之难是因五丈之艰,跛主之易是因百仞之高’吗?显然不是,只因形势不同。
圣明之君之所以能久居尊位,长掌大权,独自垄断天下利益。其原因并不在于他们有什么特殊的方法,而在于他们能够独断专行,精于督责,对犯法者必定严加惩处,绝不姑息,所以天下人不敢违犯。而事慈母之所以多败子也,则不察于圣人之论矣。不能实行圣人治理天下之法,除去给天下当奴仆,还能干什么呢?这不是很悲哀吗!
更何况节俭仁义之人在朝中,那放肆疯狂之事就要中止;规劝高谈之臣在身旁,肆无忌惮之念头就要收敛;烈士死节之行备受推崇,纵情享受之娱乐就要放弃。
所以圣明的君主能排斥着三种人,而独掌天下之权以驾驭言听计从的臣子, 建立严明的法制,所以位尊而权重。
凡贤明之君,都能拂逆世风,扭转民俗,废弃他所厌恶的,树立他所喜欢的。因此他活着的时候才有尊贵的威势,死后才有贤明的谥号。
正因为这样,贤明之君才独断专行,使权力不落入臣下之手。然后才能斩断仁义之路,堵住游说之口,困厄烈士之行。掩耳闭目,任凭自己独断专行,这样在外就不致被仁义烈士之行所动摇,在内也不会被劝谏争论所迷惑。因此才能独断专行逞其为所欲为之心志,而没人敢反抗。
这样才可说了解了申不害,韩非之统治术,学会了商鞅的法制。法制和统治术都学透了,天下还会大乱,这样的事,臣闻所未闻。所以有人说‘王道约而易操’,只有贤明之君才能这么做。只有这样,才可以说是真正实行了督责,臣下才能没有离异之心。
臣无邪则天下安,天下安则主严尊,主严尊则督责必,督责必则所求得,所求得则国家富,国家富则君乐丰。
所以督责之术设立,君主欲望都能满足,群臣百姓想补救自己的过失都来不及,哪里还敢图谋造反。如此可以说掌握了帝王之道,也可以说了解了驭臣之术。即使申不害、韩非复生,也不过如此。”
二世看到李斯这封对答书,非常高兴。于是变本加厉的实行督责,收税越多的官吏越贤明(秦二世认为的贤明),杀人越多的越是忠臣(秦二世以为的忠臣)。
还是见不到陛下,那就再给他写第二封信吧,但愿...还是那个但愿吧!
李斯:“臣听说‘臣疑其君,无不危国;妾疑其夫,无不危家。’现在有大臣擅自掌握国家赏罚大权,与陛下无异,此为实在是不妥。从前司城子罕担任宋国相国,自己掌握刑罚大权,用权威行事,一年之后就劫持了宋国国君,篡夺了王位。田常为齐简公之臣,爵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家中财富可与国库平齐,他德才兼备,深受群臣拥护,百姓爱戴。暗中窃取齐国权力,在厅堂杀死了宰予,在朝堂杀死了齐简公。这样,就完全控制了齐国。
此事,天下人都知道。如今赵高有邪辟之志,危反之行,如子罕相宋也;私家之富,若田氏之于齐也;他一并使用田常,子罕之叛逆而窃取陛下之威信;他志向就如韩玘(qi3)为韩安相也,陛下你若不早做打算,我担心他迟早会发生叛乱啊!”
二世:“这叫什么话?赵高原本是个宦官,然不为安肆志,不以危易心。一心向善,靠自己的努力得到今天的地位。因忠心耿耿得以提拔,因诚实守信得以守位。朕确实觉得他是一个贤才,你怀疑他,为什么?再加上朕年少丧父,才疏学浅,不知如何治理天下。而您又年事已高,朕担心与世隔绝。朕若不用赵君,还能用谁呢?况且赵君为人精明廉洁,做事竭尽全力。他知民情,懂朕心,请您不要怀疑他。”
李斯:“并非如此,赵高乃卑贱之人,贪得无厌,求利不止,地位仅次于陛下,但他的野心无穷无尽,是故臣说危险至极。”
二世早已深信赵高,担心李斯对赵高不利,就暗中把此事告诉了赵高。
赵高:“丞相忧虑的只有臣赵高,臣死后,丞相就可以为田常所为。”
二世:“那李斯就交给你查办吧!”
李斯被捕入狱后,仰天长叹道:“悲呼李斯,无道昏君,不可与谋!昔日夏桀杀逢龙,商纣杀比干,夫差杀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都免不了一死,只因所忠者非也,今我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暴虐无道已超过夏桀,商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亦是死得其所。况且二世之胡搞,能不乱吗?杀其兄弟以自立为帝,杀忠臣而贵贱人,为修阿房宫,横征暴敛。并不是我不劝谏,而是他不听我的呀。
凡古圣王,饮食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出令办事,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长治久安。现今二世于兄弟施以残暴,不顾其祸;杀戮忠臣,不思其灾;大修宫殿,不吝钱财;这三件事造成的后果就是民不聊生,民怨沸腾,造反之人已占天下一半矣。但是二世还未觉悟,居然还任赵高以高位,我已看见天贼寇横行,攻入咸阳,烧杀虏掠...”
赵高惩治李斯,严刑拷打,屈打成招。李斯之所以不自杀,是因为他自负能言善辩,又对秦国有大功,确实无反叛之心,希望能够上书为自己辩护,希望二世能够觉悟过来而赦免于他。
依然见不到陛下,那就再给他写最后一封也就是第三信吧,但愿...只有那个但愿了!
李斯:“臣为丞相治民,已有三十余年矣。想当年,来秦国时,秦地不过千里,士兵不过数十万。臣竭尽薄能,谨慎执法,暗中派遣谋臣,资助他们以金银珠宝,使其游说于各国诸侯;阴修甲兵,尊贤而尚功,所以得以威胁韩国,削弱魏国,击败了燕国,赵国,削平了齐国,楚国,最后兼并了六国,俘获其国王,拥立秦王为天子。此乃我之第一条罪状。
秦国之疆域并非不广,北逐胡人,南定百越,以显示秦之强大。此乃我之第二条罪状。
尊大臣以升其爵位,用以巩固他们与秦王之关系,此乃我之第三条罪状。
建宗庙,以明主上之贤,此乃我之第四条罪状。
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以树立秦朝之威名,此乃我之第五条罪状。
修驰道,建游观,以显主上之得意,此乃我之第六条罪状。
轻刑法,薄赋税,以成全主上得万民之心,至死不忘皇帝恩德,此乃我之第七条罪状。
像我李斯这样为人臣子的,所犯之罪状早以足以赐死,这已经拖了很久了。陛下希望我能竭尽所能,才得以活至今日。望陛下明察。”
李斯希望能够上书(可能吗?)
为自己辩护,希望二世能够觉悟(可能吗?)
过来而赦免(可能吗?)于他。
呈上后的奏书,肯定会先到赵高手中(李斯的写给二世的每一封信都必先进入赵高邮箱),看到信后,赵高只说了一句话:“囚犯怎能上书!”
(晚上拿回家好好研究研究)赵高惩治李斯,严刑拷打,屈打成招。李斯之所以不自杀,是因为他自负能言善辩,又对秦国有大功,确实无反叛之心。
赵高让自己的门客十多人假扮成御史,侍中,谒(ye4)者,轮流往复审问李斯。李斯改为以实话对答时,赵高就命人严刑拷打。
后来二世派使者来验证口供的时候,李斯始终也不敢实话对答,在口供上承认了自己的“莫须有”之罪名。赵高很高兴,把李斯的判决书给了二世皇帝。
二世高兴地说:“没有赵君,我几乎被丞相出卖了!”
就这样,李斯死了。
对于秦始皇,李斯是幸运的;
对于秦二世,李斯是悲催的;
对于赵高,李斯是要被搞死的。
对于韩非,李斯是要黄泉相见的。
当然,秦二世虽然是可怜的,
不过可怜之人也必有可恨之处。
《古代十大经典对话》会持续更新
大家记得关注点赞喔,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