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小组打卡Day 32/100_《第四道-探索奇迹》(5)

人必须设立目标,以正确的方法研究自己及认识自己,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非机器人)。必须学习如何去研究它?要从何处开始?用什么方式?

主要方法之一就是:自我观察。必须对人体机器的功能和特性有一定的了解;必须了解机能间的正确联系;用“内在界定”立刻、正确无误地界定。

观察自己的两种方法:1.单纯记录某个时刻观察到的东西;2.分析或试着分析,探究某事是依据什么发生以及它为什么发生?

如何开始观察自己?

1.观察自己时必须立刻把那些印象归到四机能:理智、情感、运动及本能。

2.必须只记录自己毫无疑问能立刻归入所属范围的观察所得。

3.在我们观察诸中心运作的同时,也要观察在适当运作外的不当运作,也就是一个中心替另一个中心工作。想象和白日梦是理智中心工作不当的例子。而观察想象和白日梦的活动是研究自己的重头戏之一。

4.下一个观察目标是一般的习惯。要尝试去对抗他们。(比方说你不想早起,但又必须早起时,这时候自我观察是非常好的练习)

5.不表达不愉快情感。

6.什么是我们在观察到自己时所注意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 记得自己。我观察,我注意,我看。

其实很多心灵学、灵修之类的书籍讲的都是差不多的内容。佛学、心学、瑜伽,都会告诉你要自我观察,而且很多都说这是唯一的道路。但他们多只是告诉你要这么做,怎么做,但为什么要这么做往往总让我不理解或觉得缺点什么。如佛经因为文言文太多,白话又都啃得无趣,直接让人看晕了。佛学博大精深,我相信里面肯定讲了,只不过很多时候让人看不进去。而且佛祖第一手知识,到现在经过千年后来人的翻译、解释,难免会与佛要表达的原意不符合。语言能力真的是有限的!

葛吉夫从理论上、从科学、从心理学各个角度去阐述,是真正让我们去试着理解这个世界,理解我们为什么在地球上,为什么活着,我又是什么,让我们先了解自我的概念。很奇怪,第一次看他的理论很让人难以提出质疑,逻辑上是讲得通的。比如下方的例子,很难想象在上世纪50年代这些现代物理学才说的“弦论”,他是怎么知道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现象的?只有一个理由,那这个就是真理。你无从辩驳。


宇宙由振动所组成。这些振动充斥在构成宇宙的各式各样、不同层面及密度的物质当中。它们发自不同的根源,行进不同的方向,互相穿梭、撞击、强化、减弱、阻碍彼此等。

振动不连续性的原理。自然界所有振动一个明确又必然的特性:不论上升或下降,都不是规律进展,而是有间歇性的加速和减速。

为什么自然中没有直线存在,为什么每件事都是发生的,而且常常与期望相反。所有这些现象都正是‘断层’,或是振动发展中的减速产生的清楚而直接的结果

在减速的时刻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就是脱离原轨而发生偏向。

像这样事物的路径过程,亦即方向的改变,可以从每一件事观察得到。在一阵精力旺盛的活动或是强烈情绪或是正确的了解后,反作用力发生了:工作变得乏味累人;情感开始产生疲惫和漠然;不再正确思考而开始寻找妥协折衷;压抑、逃避棘手的问题。这条路线仍旧往前进展,只是方向变了。工作变得机械性,情感越来越弱,终于降到一般生活事件的层次;思想变得专断而表面。一切会如此进行一段时间,然后又发生反作用力,又停止,又转向。力量的进展可以持续,但是一开始无比热诚的工作已经变成义务又无用的例行公事而已,一堆全然陌生的因素进入情感-- 顾虑、苦恼、激怒、敌意;思想开始兜圈子,反反复覆,本来已经发现的出路便逐渐丧失。

人类所有的活动也是如此。在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个人生活,由其是社会和政治生活中,我们都可以观察到力量进展的路线是如何偏离原先的方向,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正好反其道而行,却仍然保有原先的名义。由这个观点来研究历史显露出最意想不到的事实,却是机械的人性最不想注意的。

这个八度音阶的律则解释了生活中许多原先不可理解的现象。

首先是力量偏向的原理。

其次,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会停留在原地或保持原状,每一事物都在移动,每一事物都在迁移、改变,必然会发展或衰微,减弱或退化,亦即它不是上升就是下降。

三点,在上升及下降的实际发展中,变动与升降也不断发生。

未完,太烧脑,几个小时只能看几十页,做了4张A4笔记。感觉现在大脑里的印象还是模糊的。

到点,睡觉。(~﹃~)~zZ,古德耐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摇一叶轻舟,流水温柔 过一弯滩头,伊人微首 相逢成全前世的忧愁 初见丰收一世的情仇 若缘只为初识 奈何朝朝暮暮催人...
    放逐的梦痕阅读 368评论 0 0
  • 12月,在昨天的三台急诊中结束了;2017年,在忙碌的12月中结束了。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我的12月,那就是一...
    朱朱的餐具阅读 277评论 7 9
  • 死是自然,逻辑,刻意的取舍会冒犯谁吗。如果可以不着边际的成为雾,可以浮游的微粒,可是要是牵到了神,不知一物的奥秘,...
    CHENGBAO阅读 194评论 0 1
  • 文/Mika小云 1. 自知声音不大,有时候想起来就刻意调整自己声音,通过“咬苹果”的动作,打开上下颚。不知不觉,...
    MikaGO阅读 12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