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emorial Day 一天的听体验
封闭空间的听觉感受
Memorial Day那天,在家磨了磨某人,想出去,某人也很给力,答应之后,带我飞了一天,一天去了6!个!公!园!我的妈!在他开车的途中,我们聊个没完,也不记得具体聊了啥,反正天南海北地瞎侃,中途我悄悄做了实验,如果说双模的交流程度是90%的流畅度且不费力,单助则是吃力的70%,单蜗是更为吃力的40%左右,这是在封闭的行驶空间里听觉感受。
开天窗的听觉感受
为了耍酷,某人中途还关了空调开了天窗,呼呼的大风往车里刮,我心想这还能听到个啥?惊奇地发现,仍然能从呼呼的大风声中捕捉到他的字词,然后关了耳蜗,发现单助在这种情况下,啥也听不清,只能听到呼啦啦的灌风声,关了助听器,却发现,尽管我坐在副驾驶,耳蜗还是右侧,仍然能抓到一些音节,但是并不清楚,然后恢复双模,又能捕捉到一些字词了,也是很有趣的体验。
鸟叫
现在对鸟叫极为敏感,可是敏感得可能有点过头了。我俩在林子里沿着trail走路,我时不时地就问他,是不是有鸟叫,这鸟是不是叫得和刚才的那些都不一样,他一直点头。直到有一次,我又问,刚刚是不是又有鸟叫,正等他点头,结果他说,这回是小孩儿在叫,我瞅了一下四周,正以为他蒙我,就看到两个小孩儿在树丛里正前方,一边跑一边叫,汗……
甩杆
还有一个新鲜的发现,就是我在钓鱼甩杆的时候,能根据那个“嗖嗖”的声音,判断出来这次我抛杆是远了还是近了,如果是远了,是很饱满地“嗖嗖!”声,如果是近了,就是很干瘪的“嗖嗖!”声,也是很好玩。
(二)调整心态
虽然说不练习并不会出现什么倒退的现象,但刻意练习确实是很有用,就是需要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此外,我貌似又出现了瓶颈,中文声母韵母现在都停滞不前,还在之前的水平上练习,英文进步缓慢,基本也算是停滞。然后昨天应该去调机,由于身体不适,错过了,联系了一下医生,等着他重新给我安排时间了。
感觉最近的心态不对,我爸说我可能对耳蜗的期望值太高了,我觉得也是,还是需要调整一下,回到原有的心态上来,心态失衡的点是之前有人听说我耳蜗一个月还不能打电话,他传递出来的惊异感,让我有点慌,是我练习得太少,进度太慢了吗?写到这儿的时候,我突然意识那人是语后聋,我和他的基础是无法比较的。
确实每个人的基础不一样。就我个人而言,从最开始的只能听出来声音的轮廓,到开始逐渐区分不同的音,到记忆新的从来没听过的音节,到一些音逐渐开始变得清晰,再到现在能开始从新的记忆库里提取对应的字,进步,是实实在在的,所以我没必要慌,唯一要做的就是,坚持练习,我还是相信那句话:量变到质变。
顺便说一下,耳蜗的音色,一开始我曾经有过那种要接近助听器音色的感觉,但是我怎么也没等来它和助听器音色一模一样的那一刻,反倒是现在和助听器侧的音色越来越不同了,俺爹倒是很坚定地和我说,耳蜗更接近正常人听到的声音,说得跟他戴过耳蜗一样,囧。
感觉我自己的声音库很混乱,不知道究竟哪一种听觉感觉,更接近现实世界的正常人所听到的声音,但是毋庸置疑,双模对我来说仍然是最舒适的聆听模式。
就是出汗的时候耳钩会掉,在外撒野的时候,动作太大,耳钩也会松,这点有点烦,现在出门倾向于戴一体机,在家在单位戴N7。
(三)练习
仍然是和之前一样,盲听陌生的中文文章,来源普通话app。
就不每一轮都用不同的颜色标记了,我爹提意见说眼晕,哈哈。
那么,黑色原文,红色为听辩,黄底为听错或听不出来。
短文1:童裳亮《海洋与生命》
短文2:柯罗连科《火光》
光反复盲听完这两篇中文就已经耗时近两个小时,这次没记一共听了几遍,但是缺失的黄色部分明显比之前少了一些,有一个词,在两篇文章中都出现,我还都听错成相同的词,就是“许多”都听成了“其中”,那个黑ququ,听对了,但是写错了,哈哈,以前都没用过这词,黑黢黢,我一直以为黢读jun呐,文盲真可怕。就是这时间花费啊,哭哭……英文留到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