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文坛“流溪鱼”
——从城坊间、乡土系列人士之“含辛鱼”
火山
含辛鱼,从化本土作家,第一次真正见他是在电视台。原来他是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就在其办公室相遇,由陈队医带路,厚着脸皮索要了含辛鱼的首部散文集《兜拾活蹦乱跳的文字》。
翻开集子看到含辛鱼的原名,竟然是“余伟文”,不免心底咯噔一下。曾经在《今日从化》的“今日时评”专栏,见过此名字,“余”是专栏编辑;好一段时间,这个专栏采用过我写的一些时评文章,关于“人造美女”专题讨论过好几回。在旧图书馆旁的社区公开栏,看过好几次将这个版块的文章张贴着,那时还以为一开文风的时候到了。
这类讨论早在人民网的强国论坛专门热议过,全国的网友大杂烩,比较出名的“数学”、“云自无心水自闲”等人,至今还在?自从1999年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时,网络就相对热门,无意中自行也成为网络愤青的一员——现实的愤青却是不敢,只能唯唯诺诺地做起了一个小老师,挂名是一位专业的专职的老师。2003年,决定回归本地网络时,却发现有各种生态生活呈现,似乎云深不知处,总之觉着还是比较好玩吧。
随着时间的来往,小城街道的回忆系列散文陆续出现,并且多次登载在文艺版;含辛鱼果然是从化本土不可多得的新新作家,历史穿越的画面感扑面而来,而且文笔功底非我等浅薄人士所能近达。后来,才知道他曾中文系毕业,当过语文老师,再做记者、编导等。借助本土权媒的便利,他更加能够发挥社会联系和维系的作用,毕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而且其父亲也曾是从化县志的编辑人之一。难道这是新型“史记”的传人?执笔文学,他曾自嘲,自始走上“不归路”——是的,从始有多少的文人雅士已经在社会的漩涡中“荡失路”?不久,他的新集子《新村路》又出炉了,据说会包括有新鲜著作的文章。这些小说般跌宕的散文,可以说是开本土散文之先河,哪怕别人曾经写过,但毕竟不是从化本土的——乡土味乡土情才容易引起各种共鸣及共情,当然若引发其他感性之事,那是某些人彼此之间的私事了。文字有表达的作用,也有吸引灵魂的作用,以灵魂触动灵魂,很可能是文字的最大魅力。
早些天看到一返乡的博士感怀文章,她说最为可靠的还是乡间亲人情,只不过乡间多数人不懂得使用文字表达其痛苦罢了。难道文字的表达就只是痛苦为多,欢愉实际甚少?或者文字也是我们之间的话语权之一,也想找到某些同道、酒友的渠道之一,聊发少年狂之一 ,实际上能够娓娓道来之时,已经并不年轻了。
历史的先声,时代的穿越,当下的珍惜,除了踏实改变、不断联系,我们似乎逐渐远离了常识——其实常识作为基底的日子才是真实的箴言。泥焗鸡文学群的建立,也正是我们这些游子们的互动平台;含辛鱼目光如炬,引领新风,从化文坛从始有了一个可以“互作”的雕琢平台,当然连基地都有了——就在城郊的“夫九龙”山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