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更命武定军为天威军。
3、
北面副招讨使马全节等上奏说:“根据投降过来的人说,敌军人数不多,应该趁其散归各自部落,大举直袭幽州。”皇帝以为然,向诸道征兵。正月二十五日,下诏亲征;正月二十八日,皇帝从大梁出发。
4、
闽国旧臣共迎殷主王延政,请他回福州,改回闽国国号。王延政因为南唐军队压境,来不及迁都,任命他的儿子、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王继昌都督南都内外诸军事,镇守福州;任命飞捷指挥使黄仁讽为镇遏使,率军守卫。
林仁翰抵达福州(胡三省注:林仁翰诛杀朱、连之后,从福州到建州晋见王延政,此处“福州”应为“建州”),闽主王延政对他赏赐非常薄。林仁翰也从不提起自己的功劳。
王延政征发南都侍卫及两军甲士一万五千人,到建州以抵抗南唐军队。
5、
二月一日,皇帝石重贵抵达滑州,二月五日,命安审琦屯驻邺都。二月七日,皇帝从滑州出发;二月八日,抵达澶州。
二月十二日,马全节等诸军依次北上。刘知远听闻,说:“中国疲弊,自守还怕力量不足,还横挑强胡,就算取胜,也有后患,更何况不能取胜呢!”
契丹军从恒州撤退,以老弱残兵驱赶牛羊经过祁州城下,刺史、下邳人沈斌出兵攻击。契丹以精骑兵夺取城门,州兵无法回城。赵延寿知道城中没有余兵,引契丹军急攻。沈斌在城上,赵延寿对他说:“沈使君,你我是老朋友,‘择祸莫若轻’,何不早降!”沈斌说:“侍中父子失计陷身敌营,忍心率犬羊之众以摧残父母之邦,自己不知羞耻,还面有骄色,这是为什么呢!沈斌就算是弓折箭尽,也宁为国家而死,终究不会效仿你的所为!”第二天,城陷,沈斌自杀。
华杉曰:
刘志远的话全对。兵法首先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战之法。发动战争之前,要“五思而后行”,思考五个问题:
[if !supportLists](1) [endif]能不能打赢?打不赢,就不要打。
[if !supportLists](2) [endif]就算能打赢,打不打得起?打不起,就不要打。
[if !supportLists](3) [endif]打得赢,也打得起,但是再想一想,能不能不打就解决问题,不战而屈人之兵,何必非要打呢?毕竟战争是最坏的事情。
[if !supportLists](4) [endif]打得赢,也打得起,也没有其他办法,非打不可,那也不要马上动手,等一等,先胜而后战,等赢了再打。
[if !supportLists](5) [endif]已经赢了,可以打了,再想一想,打赢了又怎么样?守得住吗?牵一发而动全身,还会牵动别的国家,牵动自己内部的反对势力,想想有没有其他其他后患?
以上就是孙子兵法的思想:“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石重贵就是没有考虑这些问题,本来已经消停了,他把战事又挑起来,最终自取灭亡。
沈斌也是同一个毛病,他以为看到了机会,但是机会的会,就是会有风险的会。契丹大军正在撤退,你抢他几只羊干什么呢?一点蝇头小利,丢了城池,也丢了自己性命。
6、
二月十九日,皇帝下诏,命北面行营都招讨使杜威率本道军队与马全节等会师进军。
7、
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冯玉,宣徽北院使、权侍卫马步都虞候、太原人李彦韬,都仗恃皇帝恩宠,弄权用事,厌恶中书令桑维翰,数次诋毁他。皇帝想要罢免桑维翰政事,李崧、刘昫坚决谏止。桑维翰知道了,建议任命冯玉为枢密副使,冯玉对此愤愤不平。
二月十九日,皇帝从宫中直接发出圣旨,任命冯玉为户部尚书、枢密使,以分桑维翰之权。李彦韬少年时代侍奉阎宝,是阎宝的仆人,后来隶属高祖石敬瑭帐下。高祖自太原南下,留李彦韬侍奉皇帝,由此成为皇帝心腹,收到宠信。李彦韬心思纤细,性格灵巧,与皇帝身边的嬖幸小人勾结,蒙蔽皇帝耳目。皇帝信任他,以至于升黜将相,他都可以参与意见。常对人说:“我不知道朝廷设文官有什么用,必须开始淘汰,逐步推进,最后全部铲除。”
8、
南唐查文徽上表要求增兵,唐主李璟任命天威都虞候何敬洙为建州行营招讨马步都指挥使,将军祖全恩为应援使,姚凤为都监,率数千人会合攻打建州,从崇安进军,屯驻赤岭。闽主王延政派仆射杨思恭、统军使陈望将兵一万人拒战,陈望列栅于水南,十几天都不出战,南唐军也不敢进逼。杨思恭以王延政之命前往督促陈望出战。陈望说:“江、淮兵精,将领也熟习武事。国之安危,系此一举,不可不万全而后动。”杨思恭怒道:“唐兵深侵,陛下晚上睡觉都合不上眼,委任给你。如今唐兵不过数千人,将军拥众一万余,不乘其未定而击之,假如唐兵惧而自退,将军有何面目见陛下!”陈望不得已,引兵涉水与南唐军战。祖全恩等以大兵当其前,派奇兵出其后,大破闽军。陈望战死,杨思恭仅仅逃得一命。王延政大惧,婴城自守,召董思安、王忠顺,命他们率泉州兵五千人到建州,分守要害。
华杉曰:
杨思恭和陈望的对话,正是孙子兵法的反面教材。杨思恭说:“假如唐兵惧而自退,将军有何面目见陛下!”那唐兵惧而自退,不正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吗?非要打一个胜仗干什么呢?为什么就没脸见陛下呢?就算没脸见他,我“不要脸”不行吗?陈望本来懂得“不战兵法”,前一条评论说的“五思而后战”他全懂。但是他却“不得已”,怕“没脸见陛下”,当然也怕被弹劾治罪,只好出战。
可见陈望孙子兵法没学全,他违反了孙子兵法的另一条:“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我要进攻,不是为了求英雄之名;我要撤退,也不怕你治我畏敌之罪,我要做的,就是保全军队和人民,而真正符合主君的利益。而陈望本来心里是清楚的,却因为求名避罪,全军覆没,连自己的性命都没保住,当然也损害了国家利益。
其次,陈望就算被逼出战,也要好好谋划。他呢,进入另一个人性常犯的情绪错误——死给你看——你不是非要我干吗?我就死给你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直接“引兵涉水与唐战”,这是兵法大忌,他不可能不懂的,我们之前讲解过,两军隔水列阵,在兵法地形上属于“支形”,孙子兵法说:“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谁先出动,就对谁不利,因为你要先下水,在水里行动不便,敌军无论是放箭,还是在岸上堵你,你都吃亏。所以,对这种地形,敌军怎么引诱你,你也不能进攻;相反,你要后退,让他以为你撤了,来“击其惰归”,跟踪追击,然后你等他出动一半的时候,发动伏击。祖全恩就是这么对付陈望的,用了兵法五个字:“兵半渡可击。”他渡水而来,渡一半的时候,就可以攻击他。怎么攻击呢?“以正合,以奇胜”,大军当其前——正兵合战;奇兵出其后——出奇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