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特地开启了长跑,5公里还没跑到一半,就气喘吁吁的了,这段时间因有事没怎么运动了,就打回原型。而且语音提醒助手还强调:心率过快,赶紧停下,放松恢复。
本以为运动后,耳鸣的情况会好些,但就是在运动的时候没有不良反应,不运动的时候就感觉耳鼓隐隐作痛。最后,我还是决定去找个诊所医生看看,小毛病,及时治疗,不拖延。
下午便来到医生诊所,在交流中,医生说我在测量血压下,心率过快。而且舌头燥热,晚上睡觉易惊醒,加之枕头枕高了点也会影响睡眠质量。总体来说就是压力太大,脑袋供血不足,导致神经有点衰弱。哦,居然会这样。医生还强调说不要吃燥热,自己要释放压力。我听闻医生如今有80多岁的高龄,别趁着这个机会多交流了一下。
我询问医生怎么锻炼,医生说锻炼是为了养生,养生需要锻炼。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所以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医生自己只能是散步,但有个观点令我印象深刻,心头为之一振。运动一定要有“长久”之心,不是三天两头时而运动时而休息,要将运动当做吃饭一样固定的。譬如医生自己就固定每天10000多步数。既然将运动当做养生,就不要过分追求速度,要量力而行。
回想自己早上的行为,之前的运动状态,我确实做得不好,没有正确地拥有一颗“长久”之心。一定要功在平时,久久为功,这样方能让运动见长久之效。
正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再往深处思索,其实不止运动,写作也如此。同样需要有“长久之心”。
有时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写作,而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不是为了发表而写作,也不是为了某种名利而写作。
有时是进行自我写作:我写我自己,写我自己的思想,按照我的心去写;我想看看我自己,想把自己的思想记录下来,想让自己的思想融入火热的生活、火热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所以写作。
有时是自觉写作:我知道自己想写什么,我知道自己想达到什么目的,我知道自己用什么方法来写,我知道自己会写成什么样子;我不糊里糊涂地写,不盲目地写。
有时则是真实写作:我写自己的真感想、真痛苦,写自己的真性情、真思想,写自己遇到的困难和疑难,写自己看到的事实,写自己认识到的问题,写自己真正研究过的问题。
不管哪种类型的写作,最终有动笔写下来,能每天不辍笔墨,至少能做到秉持“长久之心”在做事,在实践,在反思中进步。
如今,我更能确定“长久之心”实则就是“坚持”,“不放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将某种难而正确的事按部就班地完成,以值得做好的心态面对,终将会有正向回馈。运动,写作的长久之心,要让它持续下去,助力我身心健康,表达更加清晰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