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3日 周一
最近一段时间,语文赛课活动不少。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师一优课,场上十分钟,场下十年功。
说到结果,有人欢喜,有人忧。“赛”,必然有名次之争,即使再完善的评分标准,主观一定大于客观,即使主观,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说起赛课,有一段难忘的经历,借着这个机会,说说。
那年,2004年5月。15年过去了,真得好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我,就职于一家私立初中。那校,校园面积很小,班级人数也不多,初三最少,也就十几个人,大多是校长或老师的亲戚朋友老乡的孩子。现在,这所学校,好像早已经不存在了。
那年,学校有参加区优质课评选的名额,一个。学校一共四位语文老师,另三位,年纪大了,退休返聘。机会,就这么给了我。
抽课题,头一大,《谈生命》,冰心的作品。
不知道大家是否读过这篇文章,现截图如下——
这是新版教材,十五年前,可不是这样子。如果你能耐心的读读,这绝对是一篇好文章。
可惜,15年前的我,没读懂,或者说,别人没有理解和明白“我的读懂”。
接到课题,没人帮忙,只能自己硬着头皮备课,查找资料,完善设计。此时,距离师专毕业仅有一年半,根本不知道怎么上优质课,头脑中连一点感性认识都没有。因为,一年半,也没有听过一节略有水平的优质课。
当然,这是客观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天资太差,脑子死“笨”,人家两分钟即可领会,咱需要两天能领会就不错了。你看,现在的年轻教师,天资好,又肯干,真真得比不了呀。
心里很重视,很忐忑,很恐慌,可是没有法子,你找不到任何的依靠。
准备的过程,是“破罐子破摔”的过程,是“好坏,上上就得了”的过程,是“爱给多少分,就给多少分”的过程。
但是,总有一个信念,我要给听课的初中孩子,留下些什么,不能白白荒废了一节课。抱着这个初衷,我重新备课,梳理设计,这篇文章有句话特别让我有感触。如下——
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看着很抽象,但是我确有自己真实的经历,如此接近,如此相仿,好像这就是写给我自己的。
终于,到了上课的那一天。
地点,滨州四中,下午第一节。我永远记得。
调试课件,不行?!找人帮忙,没人!
慌了,算了,就这样吧!
一本书,一只粉笔,一张嘴,55双眼睛,还有最后面的几位评委(具体人数早已忘却,因为他们与这节课,毫无关系!)
具体是怎么上的,忘却了。因为教学设计,与这节课,也毫无关系。
课的后半节,我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然后结合这一段,我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读了我和第一级学生的通信,快乐的,痛苦的,交织着,不觉然,眼眶已湿。全班静得出奇,看着我,默不作声。
我说,谁能讲讲自己生命中那些需要感谢的“快乐”和“痛苦”呢?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一个男生又站了起来,一个接一个,最后排的一个胖男孩子竟站了起来,在哽咽中,断断续续完成了讲述。
全班,持续安静,安静中夹杂着少些的抽噎。我不知道怎么收场,也许不用收场。
事后,这个班的孩子集体给我写了一封信,到现在,我也珍藏着。因为这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用现在的眼光和标准看,这绝不是好课,因为教学设计层次不清,目标不明确,学生活动形式单一,缺少基本的语文的东西等。我深知如此。
故,第一次赛课,倒数第二名。我——服!
但是,倒数第二,并不能成为我们停滞成长的理由。以此为起点,走一步,再走一步,也许下一次,你就是倒数第三,倒数第四……
即使,你依然还是倒数第二,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你努力过,你付出过,你听到了自己拔节长高的声音,你触到了自己渴望成长的内心。无悔,无怨。
2004年至2010年,换了单位,来到魏桥实验学校,整整六年,不再参加任何级别的优质课评选。
不是“倒数第二”给我带来的伤害,而是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以及解决这堆问题需要时日,需要理论的支撑,需要实践的探索。方式是,定要一点点啃,不要一口气吞。
急不得,慢慢来。
七年后,在魏桥实验学校报告厅上了蒲松龄的经典文章《狼》,第一次形成了“活动语文”的基本概念和初步实践。
其后,鲁迅的《社戏》一课,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书写自己的童趣,体验朋友的童趣,欣赏优美的景色”三项语文活动。
吴敬梓讽刺小说《范进中举》,我设计了“绘声绘色讲故事,有理有据解故事,鞭辟入里评故事”三项语文活动,开展教学。
再之后的《桃花源记》,《孙权劝学》,《狼》等文章,也尝试着用“活动语文”的思路,进行教学。
那段岁月,感谢魏桥实验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给予的帮助和包容。
活动,因为基于学生的需要,因而合宜;阅读,因为基于活动的建构,因而有效。在活动中产生思维碰撞,实现多边对话,鼓励阅读个性。这样,“学”在,“真”也在。
此为后话,另文详谈。
回到那节倒数第二名的课。
这节课,唯一让我欣慰的是——我投入了真感情。
为什么我对这一细节,十五年不忘?
为什么我对这一细节,还会一帧一帧地在脑中不断回放?
真感情,真投入。
不夹杂一点企图,不安排一点套路,只希望我、文本和学生真正融在一起,学在一起。哪怕只有一刻钟的时间。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语文。
后来,学会了一些套路和技巧,看起来很美,别人评价也不错。
但,“真”却慢慢地消失殆尽。
惭愧至极!
之所以讲述这段经历,是要告诉自己和读者这么一句话——
记得,课堂贵在真。
赛课倒数,别在意,寻找自己课堂的丝丝亮光,把“问题”当做成长的垫脚石;赛课优异,也别在意,寻找自己课堂的点滴不足,把“褒奖”当做成长的动力。不自卑,不自傲,坦然处之,课堂自真。
充分利用好赛课,同时也要抛开赛课,不被其规定和奴役,发现自己,进而强大自己。
原来——
你才是那条街最靓的仔、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