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约1280-约1330)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这是一个下着秋雨的夜晚,离家十余年的徐再思客旅他乡。一生追求功名,但人却总游离在功名之外。是造化弄人吗?
或许,总有一些缘分,是与你无缘的。在追逐的过程中,越是卯足了劲,越是伤痕累累。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时光将睿智装进一个人的大脑的时候,他变得多愁善感。
如果恰逢悲秋时节,羁旅途中又是秋雨绵绵,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恰恰成就了这首《水仙子·夜雨》。
元代散曲,我还从来没有写过。它不像唐诗宋词那般盛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再承载着作者的充沛真实的感情,也是自成一派,流传甚广的。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元曲,说一说徐再思。
1 白草红叶黄花
元曲,是元代盛行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不再我讨论的范围之内,我们今天说的《水仙子·夜雨》属于散曲。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想必大家和我一样,比较熟悉的是马致远和白朴的《天净沙》。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
白朴
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元曲的发展和兴盛,说起来非常复杂,我们所熟悉的是从小被科普的文学常识里的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关汉卿、马致远和白朴,是元代初期的杰出代表。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进入诗坛,作者多为北方人,文风充满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
郑光祖,是元曲中期代表性的人物,此时元曲向专业化过度,成为当时的主要文学形式。
徐再思,是末期的代表性人物。这个阶段的元曲已经完成专业化的转变,元曲创作讲究格律辞藻,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
这种转变从我前面举例提及的《天净沙》到徐再思的《天仙子·夜雨》的语言风格中可见一斑。
2 梧桐更兼细雨
让我们一起把目光放到文章开头徐再思这首作品的意境中,在他的思绪中讲述一个思乡的故事,在故事中再融入其他诗(词)人的精彩诗词。
梧叶声声,是因为秋雨绵绵。梧桐,在诗词中的意象也是有些悲伤的,像贺铸的“梧桐半死清霜后”、苏轼的“缺月挂疏桐”,总是给人一点点伤感,但淡淡的忧伤中又不失美的意境。
秋夜秋雨中“一声梧叶一声秋”,是不是更容易想到“梧桐更兼细雨,到黄点点滴滴”?
《声声慢》
李清照 (1084-1155)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说起来很熟悉了。记得我在上初中的时候就把它摘抄在一个本子上,没事就拿出来读一读、背一背,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词。
不知道,徐再思之所以与李清照的意象如此相通,是不是也是受了她的影响呢?
3 芭蕉自喜人自愁
芭蕉,在诗词中常常与雨联系在一起。
想想看,雨水打在芭蕉叶上,整个芭蕉就灵动起来了,加上被雨水冲刷出油亮亮的绿色,摇曳在一方雨蒙蒙的清新世界中。此情此景,怎不让人浮想联翩?
《芭蕉雨》
杨万里(1127-1206)
芭蕉得雨便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
细声巧学蝇触纸,大声锵若山落泉。
三点五点俱可听,万籁不生秋夕静。
芭蕉自喜人自愁,不如西风收却雨即休。
蒋捷在《一剪梅·舟过吴江》中写道:“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一份伤春和思乡的感情。看来,伤春也好,悲秋也罢,只有有一颗思乡的心,都只是“芭蕉自喜人自愁”。
4 闲敲棋子落灯花
帘外雨潺潺的时候,若有闲情逸致,再有知己亲友一两枚,听着雨打梧叶、芭蕉,来一场畅快淋漓的对决,或谈古论今、或琴棋书画,这样的闲暇时光该是有多惬意啊。
然而,灯花落、棋未收,是因为本来就独自一人,还是等待的人迟迟不来?
《约客》
赵师秀(1170-1219)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的诗中是梅雨时节的夜晚被人放鸽子,但徐再思旅居在外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夜晚显然是孑然一身、无人可等。
你说,有约不来“宝宝不开心”了,岂不知还有一些漂泊在外的人连一个可等可盼的人都没有。有时候,你眼里所看见一样的场景,可能场景里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经历和心情。
就像同样是“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和徐再思也是不一样的在意和期待吧。
5 天荒地老无人识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很多古代文人追求的政治抱负。当一代代人为此前仆后继的时候,那些能流传下来的传奇不仅仅是后人学习的榜样,也是抚慰一次次挫败后的心灵鸡汤。
马周的典故长被写进诗词中,徐再思“”叹新丰逆旅淹留”、李贺“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都是借用马周的典故。
作者借典倾诉自己虽然政治上暂时不得志、不能大展宏图,但也寄望于终有一日能像马周那样得以赏识和重用,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致酒行》
李贺(约791-约817)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然而,天荒地老究竟是多久呢?有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机遇出现吗?谁又能担保那满腔热血不息不灭?
到如今,天仍未老、地还未荒,唯郁郁不得志之人之事,不断在历史的舞台上演绎着惊人相似的一幕幕悲喜剧。
6 若无闲事挂心头
都说“愁是心上秋”,秋天的萧瑟在旅人的眼里、心里,无不是诗情和画意。虽然这样的诗情画意有一点悲苦和苍凉,但是,你读读这些心有灵犀的诗词,是不是也觉得少了一些寂寥?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徐再思最后想到十多年来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反而让父母担忧,那番混杂了思想、孤独、悲苦、不得志……种种复杂的感情,也只能说“都到心头”。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五代·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北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拟待不能思想得,无限事,在心头。——南宋·周紫芝《江城子·碧梧和露滴清秋》
看看古代文人们的诸多“在心头”吧,是不是说得很含蓄,含蓄中又道尽了世态炎凉、悲欢离合。
同样“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的萧瑟时,古人说:“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今天的人只会说:“这鬼天气,我憋屈啊!”
《颂》
宋·无门和尚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啥是闲事呢?
这个要由你自己定义了!就像定义啥是“大事”一样,有人觉得功名利禄皆是大事,有人则认为“除了生死,其他皆是小事”。不同的界定,也就有了不同的人生。
如同,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风景里,可以有同样的心情也可以有截然不同的心情。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只是,面对同样的春花秋月、夏风冬雪,你的感受绝对有别于其他人,也应该有别于其他人。
与此同时,感同身受也是一种绝佳的体验。就像你行走在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中,也可以同时拥抱其他诗(词)人的故事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