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电视剧《小欢喜》中,陶虹扮演的单身妈妈宋倩,对女儿英子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英子必须按照妈妈的意愿来生活,连未来都被妈妈规划好了,她把孩子控制的喘不过气,导致英子窒息到想要逃走。
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的最大的鸿沟,莫过于〈我为你好,你却不知道〉。父母常以自认为爱孩子的方式对待他,但孩子感受到的却是限制、约束。
打着以爱之名的为你好,所以我可以不顾你的感受,当我觉得你应该考第一时,其他很多的事都需要让步,包括你的爱好和情感需求。
二
你的一切都需要听我的,因为我是家长,我可以决定你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这些事,就不需要讨论了,只要我觉得对就可以了。
然而父母不仅仅是用爱来逼你就范,还会用道德绑架。
假如你不服从,父母可能会说〈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小时候我是多么辛苦的养育你,现在我老了,我管不了你了〉等等。
这样的爱,孩子真的受不起!
三
孩子的人生难道不该自己决定吗?
放手,并不是放任,你们是我最希望得到的支持。
随着年龄增长,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虽然不可否认自己始终是父母的孩子,但不会永远是小孩子。
论经验和见识,肯定是不如父母,但是还是希望能有自己选择的机会。
而父母,永远是在背后支持着的坚实臂膀。不断给予鼓励,给予改进意见,支撑着自己前进,而不是一直背着自己前进。
厘清“界限”,谁都不是谁的影子。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会有自己的意愿和选择。
父母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走得比自己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不要始终把孩子当做曾经未达成,然后希望达成的“影子”。
青出于蓝,如果“青”一直走“蓝”的老路,那么始终还是“蓝”。
父母的路,最大的优势在于经验和预见性,而不是替代性。
四
在感情中也是这样。
爱情里面,有些女朋友会说,如果你爱我,你就应该给我看你的手机,你就应该随时报告你在哪里,否则你就是不爱我。
爱情中的控制类似于家庭关系,但是不仅仅来自于边界不清,强迫对方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还有一些是来源于没有安全感。
在亲密关系里面,她们多数认为自己不够好,不配拥有爱,所以自己肯定会再次经历被拋弃和背叛。
这种潜意识里对自己的不认可,让她们更加坚信自己会再次被抛弃。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拋弃,她们产生很多焦虑、不安。
她们忍不住去试探,验证对方是否真的爱自己,是否真的在乎自己,是不是会拋弃自己。
当他们获得肯定答案的时候,会暂时放松下来。相信对方是爱自己的,自己是被认可的。
当她们得到否定的答案的时候,她们会说〈你看吧,我就是不够好,他就是不值得信任。我说他会抛弃我的吧,果然我想的没有错,他是一个坏人〉。
这种否定的答案也是一种确定性,可以结束她们对于未知不确定的恐惧,从而松一口气。
对这种类型的女孩,我希望她们能够明白,不可能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我们也不可能完美。
允许自己不完美,接纳自己有缺点,然后才有力量前进。
尾
减少自身的这种控制可以先从允许不同开始。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接受对方和自己的不同:〈观点不同、习惯不同、喜好不同〉。
最终求同存异。
分享各自不同的,允许对方做自己,不去强迫对方必须和自己一样。
停止控制,让亲密关系里面的爱意流动起来。
祝你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