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桐阳妈
最近看了很多媒体对林妙可做负面评价。我其实挺心疼这个孩子的。一个孩子成长必然会经历犯错,修正,成长。
我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无限的放大摇头晃脑, 除了这一个镜头, 还能看出什么?
很多人提2008年奥运会的假唱,那是她能决定的吗?她难道不想自己唱吗?她会嫌弃自己的声音?那是导演觉得她的声音不够完美。她只是比另外一个孩子幸运,带到大众视野而已。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她的错,她不能左右。
我们现在社会不缺谩骂和指责,我们缺的是客观的报道。
没有足够证据就匆忙下结论,以偏概全,盲人摸象,这是逻辑谬误。
解释一下什么叫以偏概全:把一个事物的局部特性当作总体特征,或者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匆忙下结论,或者用个人经验和孤立的例子取代严谨的论证,这就是是犯了逻辑错误的表现。
林妙可穿衣打扮很传统,干干净净的,接受采访一直带着微笑。没有浓妆艳抹,没有骄傲自大。
至于考试,失败很正常。有录取率,一定就有落榜。很多人看到她的外表长相甜美,又是在奥运会成名,内在有种幻想,这孩子考试没问题,一旦落榜,幻想破灭,需要找理由,最好的理由就是找出缺点,不断的放大,给自己幻想一点安慰。
殊不知,考试是一种综合素质,全面要求,只是说明这个孩子目前还没有达到录取的要求,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成长。
她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人的一生很长,还不到18岁就谈教育失败,人生失败,这就是思维局限。
现在这个社会不缺指责和批评,缺乏的是宽容和理解。
试想一下,自己的孩子被很多人天天纠正批评,放大,孩子的心理会承受多大压力呢?别人家的孩子也是孩子。有人说她父母功利性强,扪心自问,有多少父母能放下功利心呢?分数就是一切,报各种兴趣班,这难道不是功利性吗?
所以,我们在评价别人的时候,反观一下自己的教育,自己内在?是不是可以有慈悲,有爱心呢?
今早大女儿上学走的时候,在那儿哭?我以为发生什么事了。赶紧从卧室跑到客厅门口。结果孩子说,忘记给新发的书写名字了。我告诉孩子,忘记了没关系,谁都有犯错的时候,我们只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下次从学校回来一定记得先做作业,先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
我后来给孩子补上名字,孩子才安心上学。
其实,我挺心痛的,六年来,我没有对孩子要求对错,也不给孩子外在评价。但是现在,孩子也害怕老师,害怕犯错误,因为犯错就不是乖孩子,符合要求就是孩子。
这就是我们的应试教育,灌输教育。我们的教育要求孩子按照标准来。并没有告诉孩子,一个孩子犯错很正常,在不断的犯错中,不断的修正和成长。
在大环境不可改变的情况下,家庭教育变得非常重要,外界给孩子传递的恐惧,需要父母帮助孩子去化解。外界对孩子的要求和评价,需要父母去修正,不管你犯什么样的错误,永远都是父母的孩子,父母永远都爱你。
父母给孩子一份宽容,一份稳定。这样孩子才能够有自信的基础,自我才能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