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圈与日更圈,小伙伴们一定经常听过一句话:“以输出倒逼输入”。没错,想要持续高效地产出有价值、有料有趣、能吸引小伙伴阅读的文章,我们就需要不停地输入。这种输入,实际上,就是“素材”的收集。
无论是文字、图像、声音、视频,还是人与人之间对话碰撞产生的思想,这些都是可以被我们收集与整理的。那么,想写好一篇文章,就要学会对这些素材进行高效的收集、掌握正确的整理方法,以便做到“随取随用”。
一.让收集高效:找到目的!
没有目的的输入与收集,不一定低效,但一定不高效。
可能你要反驳了,多学点、多输入、多收集总是好的,何必凡事都讲究目的呢?这话诚然没错。然而,很多建议是有适用范围的。我提出的找到输入的目的的建议,是针对一些比较容易陷入“自嗨”、找不到方向、导致输入低效的小伙伴来讲的。
没有目的的收集,有坑!
想想看,一些小伙伴是不是一想着要不断地收集,就开始漫无目的地阅读、浏览网页,最后会越看越迷茫,觉得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似乎输出也变得没有动力了;
而一些小伙伴却在求知若渴地上课、学习、听课、输出,一看见微课就想听,一看见收费课程就想报名,美其名曰“加大输出”,实际上输入的都是零碎的知识,东一串、西一串,无法将它们串联成自己真正有用的东西。
所以有句话说的“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自己没有找到收集的目的,只能陷入盲目的勤奋和努力当中,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更可怕的是,这会导致自己对“输入与输出”这件事情产生怀疑,从而停下脚步拒绝成长。
相信我,真的就是这么严重!因为这些坑,我都掉过!
有目的的收集,有聚焦方向!
所以,在收集之前,找到收集的目的吧!就多问自己一句话就好:“我要得到什么成果?”套用“以输出倒逼输入”这句话,就是你想输出什么?
比如你要通过学习微课的方式进行收集与输入,你想想你要输出什么。如果你要输出一篇关于写作方面的知识,你就应该去寻找写作的微课,而不是时间管理方面的课程。
永远记得,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在一定的时间内,尽量专注一种内容的输入。你不能一边想着要学习时间管理,又一边想着要学习写作文案,分心学习分心输入的效果并不太好。不如全心全意地在一个领域中学有所成之后,再迁移至另外的领域,这样的输入效果才是赞赞的。
二.让收集更高效:三步走!
弗兰克老师在他的21天文案写作训练营中,对有效的输入与收集做出了很好的分享。
1.收集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收集,首先要有收集的工具。一般来说,这些工具最好能多平台同步,能保证随时随地收集整理的需求。
- 看: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OneNote、各类便签、方片收集
- 听:声之梦、喜马拉雅、樊登读书会等
以上这些工具都是不错的收集软件。一方面,我们无论是看到什么好的素材、图片、文字,都可以按部就班地归纳整理收集,方便日后调取。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将文字转化成声音,将这些素材进行内化,收为己用。
2.刻意收集
刻意训练是一项技能得以精进的最高效的方式。对于输入素材的收集来说,同样如此。
那么如何做到刻意收集呢?学会在云笔记中建立一个文件夹专门某一类收集的文件夹,比如“我看到的最棒的标题”、“这些名人名言惊呆了”、“哈哈哈哈这些幽默的好段子”……等等等等。
术业有专攻的小伙伴可以针对自己专攻的领域进行收集,学英语的就收集英语难点和语法,诗词曲赋就收集中国古典文学词句。
总之,按需就好~
3.定期整理
注意!将输入的素材收集起来,并不意味着这些素材就能被我们所用!更要注意,我们不要做辛勤的小松鼠,一味地陷入收集整理的漩涡忘记最初的目的!想想看,当初的输入是为了什么!
所以,来一个定期的整理吧!将一些过时的素材删除,将一些好的、但是非常零散的素材通过自己的思维逻辑整合成思想加以输出,并记得在工具中清除掉这些。想想看,当满满的收集篮中收集来的素材被你一一搞定,这种成就感,那简直是大大的有!
总结
想到一句话,“凡事最怕流于形式”。每个人的成长都是自己的,努力精进也只为呈现自己最棒的样子。
所以,停下自我欺骗的勤奋,真正透入“输出倒逼输入”背后的含义中去思考,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做到输入,又如何做到输出。这是每一个写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命题。
避免空喊口号,避免自嗨,避免人云亦云。做到,才是知道!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