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了永澄老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共读活动,才发现原来这么多年的书都白读了。虽然我早前也读过,但跟没读几乎一样,如今再好好读一下,用起来。
1、检视阅读法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检视阅读是作者认为在阅读的第二层次应该掌握的技能,它的适用情况是:
1、你并不知道想不想读这本书的时候,想大略地知道这本书在讲什么,对自己是否有用
2、你时间有限,但想从书中发掘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所以,基本上运用检视阅读的方法,你可以很快的了解一本书的大致内容,知道自己要不要继续读下去,以及运用什么方法去读。
永澄老师结合书的内容,提出了他的检视阅读五步法,简明易用,摘录于此:
第一步,看包装,
1.1 书名
1.2 建议上架类别
1.3 作者
1.4 作者等级
1.5 策划机构
1.6 出版社
1.7 版次或印次
第二步,看整体
2.1 目录说了什么(大约说一下结构)
2.2 本书的目的
2.3 本书的目标
2.4 本书的受众群体
第三步,看细节
3.1 列举若干关键词
3.2 本书诚意度
第四步,下判断
4.1 本书对我当下的价值
4.2 建议在什么时候继续阅读
4.3 建议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阅读
第五步,粗阅读,简要书写阅读后的感受
2、用检视阅读5步法阅读一本书
我随手拿了本《创新者的解答》来印证下。
第一步,看包装。
书名《创新者的解答》,没有副标题,不过封皮在书名下有红字说明
“唯有采用破坏性创新,才能使企业保持成长;
成为破坏者而非被破坏者,才是成长的关键”
好像,这两段红字直接把书的主旨说明了。
上架类别,封底位置显示上架建议: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的理论类书籍。
作者:美 ,克莱顿 克里斯坦森; 加,迈克尔雷纳。对作者不了解啊!不过看封面上有安迪格鲁夫,周鸿祎,《商业周刊》的推荐,貌似不错。
哦,封底有介绍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是哈佛商学院教授,创新大师;迈克尔雷纳,工商管理学博士,德勤研究院主任。作者等级很高。
豆瓣了一下,评分8.7,534个人评价,看来是比较小众的,评分不错,并且这本书是他的“创新者”系列中的一本。
我还在豆瓣上看到了这本书的副标题:经济不确定期的创新指南。从副标题只能看出这是本讲创新方法的书。
策划机构和出版社都是中信,印象中中信出的书大多都是管理,社科类的。
版次,印次,2013年第二版,2015年10月第15次。版次印次表面这本书很畅销,看来是该领域的好书啊!
第二步,看整体。
看目录,我就不贴图了。
目录总共10章,全是一级目录,看不出整体的架构,可能第一,二章讲的是新经济环境下的竞争策略,三,四,五,六章讲的是客户需求和产品策略,七,八,九,十,讲的是组织变革。并且里面有些概念不知道是啥,比如“货品化,破坏性成长”等。
(看了第一章,才发现P19页作者介绍了每章的重点。)
本书的目的,目标一般在序言里会说明,但这个版本没有序言,但有后记,后记中作者写到了他的目的,“告诉管理者如何使用理论”,“理论”在《创新者的窘境》里(推测应该是破坏性创新理论),那目标自然就是通过本书的指导,引用的各种案例,让读者掌握这个理论。
受众群体,是政府,企业,组织和管理者。(翻完第一章,到18P,我看到了作者的答案,必须维持企业活力与健康度的高层管理者,独立创业者,初创企业者及风险投资者)
第三步,看细节。
首先是列举关键词。
关键词一般在附录中有线索,但本版书没有附录,只有针对每章的注释,写的密密麻麻,看来只能从某些章节来看了。
粗粗的翻了下大致篇章(用时大概10分钟),我认为这本书的通篇都是在说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要围绕产品策略做调整,所以,关键词就是,产品策略,尤其是创新业务的产品策略该如何开展。
本书诚意度还是很高的,我给4分吧(满分5分),从注释来看,作者还是相当严谨,认真的。
第四步,下判断
本书对我当下的价值不高,因为我不是高级管理者,也没打算做相关管理领域的研究,所以,可能以后会读吧。
有了第四步的判断,就没有第五步了。
上述流程用时大约15-20分钟吧。
3、一些收获
1)检视阅读更多的还是用作筛选书籍,大概80%的书其实用这种方法去读应该就够了,这是节省时间和精力的好方法;
2)虽然这个貌似很简单,但真正掌握还是需要多多练习的,没有练习,你很难找到这本书的关键词,并且很可能也谈不出这本书到底说了什么,是怎么大致展开的?你粗读后的感受。
3)更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
首先,看这本书的版次和印次,并且这两个指标越高越好。如果只有一个判断标准的话,那肯定就是这个了。
其次,看这本书的附录。发现国内的好多书居然都没有附录,这很能说明一个问题:如果一本书连附录都没有,那么作者的态度就很不真诚!因为要写一本书,你不可能不去引用一些经典的作品的,这是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问题。所以,越是好书,他后面的附录引用的书籍类目就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