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间的次元壁

没有上班的这段时间和朋友筹备了一个周末文化沙龙,每两周一期,现在已做了三期了。自己的初衷是很想做读书会或电影分享会这样的活动,目的是想看看没有利益的前提下能否凭性情聚集到一波有共同爱好的朋友,看看现在这样的社会人们还是否需要精神生活。

我们没有豪华的场地,仅有一间画画的陋室;没有赞助,只有一壶清茶;没有更多的资源,仅有三个发起人的一颗初心。前面的三期,分别是亲子关系、时尚的前世今生以及梵高。

我发现不同兴趣会分出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群体群体会产生不同的认知,不同的认知会形成鄙视链,鄙视链又会在群体之间,个体之间形成难以突破的次元壁。次元壁将每个群体割裂开来,贴上不同的标签,然后对号入座。

所以本次我们的文化沙龙将不再有固定的主题,仅给出一个关键词,然后由大家围绕这个关键词聊聊自己的观点。不知道效果怎样,但我们想尝试。我就先来聊聊我的吧,就当是为这次活动备稿。

我们这期的周末文化沙龙的关键词为“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者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


记得看过一句话叫“我们的悲伤不相通,我们的兴趣也不相通。”不同的文化审美之间形成的鄙视链,让不同的个体局限在自我的框架内。从我喜欢的音乐说好了,比如,听古典的看不起听到摇滚的,听摇滚的看不起听民谣的,听民谣的看不起听流行的……鄙视链还造就了不同群体的标签,比如:玩摇滚的是不务正业的社会青年;听流行的是傻白甜;有刺青的是问题青年;抽烟的女人是坏女人;玩豆瓣的是装逼文艺青年;玩抖音的是世俗土味青年……

说到底就是大家之间,无法彼此沟通,无法彼此了解,因此我们的认知也无法相通,所以个体之间,群体之间形成一道道次元壁,也形成了偏见。记得刘慈欣的《三体》里说曾经的宇宙里,个物种之间彼此之间沟通顺畅无隔阂,所以造就了田园宇宙时代。后来这样的沟通被阻碍了,沟通不顺畅导致了彼此的猜疑,因为猜疑形成刻板印象,因为刻板印象形成偏见,最终导致田园宇宙的土崩瓦解。

个体之间,群体之间虽然不需要都能彼此理解,但了解也是有必要的。所以有些人敢于做这些次元壁的破壁者,他们的兴趣横跨多个领域,打破了固有界限。

比如:在曾经的认知里提到摇滚就会和毒品、性、不学无术、不误正业等词语扯上关系,可是皇后乐队的Brian May,我爱的梅校长,偏偏就成了滚圈学历最高的摇滚乐手,科学圈里最棒的吉他手。


Brian May

皇后乐队的贝斯手John Deacon,全A成绩毕业的声音振动学硕士。皇后乐队的所有曲目和现场的声效等技术细节问题都是由John Deacon负责解决的,还常和梅校长一起捣鼓出很多好玩的设备,典型的技术理工男。

John Deacon

鼓手Roger Tylor也是滚圈最美牙医,生物界最棒的鼓手。


Roger Tylor

再比如:玩摇滚的都会奇装异服,可是偏偏The Beatles就是穿着西装玩着摇滚;


The Beatles

再比如在人们的印象中摇滚就是节奏强烈、旋律动感有张力。所以上期的《乐队的夏天》痛痒改编的《我原意》就出现了争议。其实摇滚的表现形式多样,最重要是自我表达,谁说摇滚就不能安静地表达了,只要别人愿意。


Pink Floyd的《Wish you were here》、《Hey you》、《Comfortably Num》等就是可以安静感动地听完,然后反省自觉的作品,他们最后一张专辑《Endless River》更是舍弃了歌词,直接用旋律带你到更哲学层面,以更高维度的视角审视芸芸众生。

看,摇滚一样可以往音乐性和哲学性发展。


谁说有刺青的都是问题青年,Marilyn Manson虽然满身都是刺青,音乐风格也多暗黑。可在他的音乐里有你所不了解的正义性。虽然童年遭遇不幸,可他却用音乐来疗愈自己,为弱势群体呼吁,在他的音乐里你能听到他反种族歧视、反对性别歧视、反对独裁……,而刺青也只是保护自己的铠甲而已。


枪花的吉他手Slash,虽然也是满身的纹身,泡面头戴着礼帽,舞台上给人的感觉总数的很酷,不苟言笑的样子。可是台下接受采访的他却很温柔。


Slash

我想很多人也和我一样,表面上还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乖孩子,可是骨子里却有着他们认为的叛逆,我们喜欢纹身、喜欢听摇滚、理解同性恋、接受同性恋影片、接受多元化审美……,因为我们所接受的这些让我们文化审美的维度拓宽了,因而我们可以更理性地看待周遭的一切。

所以我们之间的次元壁是需要破除的,只有我们的悲伤与喜悦能感同身受了,我们之间才能形成链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