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居家办公时,有个人正在进行部门的电话会议。本着谁发言谁开麦的原则,她安心地一边干饭一边刷视频。因为吃得太饱了,便打了个饱饱的嗝,接着对着沙雕视频“咯咯”大笑。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她忘记闭麦了!
面对这样的大型社死现场,该如何挽回自己的形象呢?《有效交际》这本书会给你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约瑟夫·A·德维托,美国传播协会成员、荣誉退休教授,研究演讲、媒体等多年,有很多传世之作。代表作有:《人际沟通手册》《人际沟通中的挑战》《面试指导手册》等。
在这本书中,作者向我们深度介绍了人际交往的各种奥秘。比如,社交类型、如何表达、如何有效社交等。本书不仅有理论与研究,还有理论与实际,全方位详实地向我们讲述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
这篇文章,主要围绕“有效社交”展开三点论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01有效的社交,并非面对的一定是交流者本人
作者在书中提到,“人际交流发生在两个亲密的朋友间,但一般而言还存在可被称为远程受众的人。”这就是说,要想实现有效社交,自身一定要学会间接与远程受众者进行交流。
记得有次我上公开课,其中听我讲课的有一位姓吴,他是我们学校的校长。当我上完了课后,心中万分忐忑。
然而,那天中午吃完饭正洗碗筷时,一位姓张的同事笑着给我说:“今天吴校长夸你了,说你的课讲得很好。当时我们在开教研会,很长时间都在评你的课。他说,你以前的课讲得很烂,现在进步不小!”
我听了,心里乐开了花。因为,当我第一次面试时,就是吴校长听我的课。当时我讲完了,他直接当我的面说我的课讲得很差。在听他给我讲评时,我很想找出我的一条优点,可发现全是不足。
因为张同事的这一番话,拉近了我与她的距离,也改变了我对吴校长的看法。之后,但凡他下发的通知,我都会积极回复,也会认真办好。而我与张同事,关系也变得更和谐。
巧的是,我们今年分到了一个办公室,经常交流上公开课的要点。就在前几天,她还和我分享了另外一位领导评课的方向,而我也给她讲了我从这位领导那里听到的与她有关的评价。
我们的交流,其实一定程度上面对的是远程受众者。但是,这不仅增进了与领导的交流,更好地工作,也让我们明白了自己在领导那里的形象,进而改进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02不了解社交者的类型,怎么能做到有效社交
根据一项研究表明,94%的受访者期望他们的朋友能用与他们一样的方式喜欢他们。但实际上,这些相互性的比例仅为34%—53%。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会对朋友进行分类,才能更好地维持友谊。
书中提到,第一种分类方式是根据功能划分。比如,可以帮助和激励的朋友,可以与你分享日常忧乐的朋友,可以和你一起旅行的朋友,可以一起学习的朋友,在经济或其他方面能帮助你的朋友等。
第二种分类方式是根据亲密度。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和朋友的相处,把朋友分为熟人、普通朋友、好友和知己等。
第三种分类方式是根据交流媒介,可以分为线上、线下、面对面、邮件、文本交流等。
书中介绍的方法还有根据真实与否、互动情况等。以上方法,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划分。
只有当我们掌握了社交的类型,才能有效进行社交。比如,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如果你和一个不喜欢接收负能量的人聊天需求安慰,只会碰得一鼻子灰,还会对你们的情感产生怀疑。再比如,你和一个不喜欢艺术的人聊绘画、音乐、文艺小说,那真是对牛弹琴,或许还会责怪对方不给你面子,不重视你。
所以,学会对朋友分类不是对情感的亵渎,相反是对朋友与情感的珍视。知己知彼,别人舒服了,自己也舒服,情感也会更长久。不想“社死”,这三大社交要点你得清楚
03有效社交,得掌握好过程原则
不知道你在生活中有没有想过,其实,真正的社交也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的。
作者在书中说:“交谈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开头、前馈、主题、反馈以及结束。但并不是所有的交谈都必须遵守这个模型的各个阶段。”
在开头阶段,可以说“你有没有吃饭?”“今天天气真好”之类的。给朋友送个小礼物,给陌生人发一封信件,给不太熟的人一个微笑,这些都是很好的方式。
记得我的一个朋友很会交谈。有次我问她为什么要带着玩耍的器材去别人家时,她说,当与对方不太熟时,拿上玩耍的器材有利于创造机会进一步认识对方,也不会觉得尴尬。后来我想了想,深以为然,便也经常以玩耍为由融入学生和其他老师,一方面是为了锻炼身体,一方面也是为了缓解尴尬,增进交流。
前馈说的是给出交谈的前奏。比如,你想和朋友聊自己的职业规划,这是蛮严肃的一件事。你可以找个时机直接对朋友说“我想和你聊聊我的职业规划”。开会时也常用这一点,一般领导会直接以“我们现在开始开会”给出交谈的前奏,进而引出具体内容。
接下来就到了主题部分,这是交谈的主要内容,一切以交谈目的为导向,但也不要忘记前面提到的有效社交的要点。
倒数第二步是反馈阶段。在这个阶段,作为接受信息的人,要么对对方的话进行总结,要么显示出对对方的讲话内容感到兴趣,要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对方。
最后一步是结束,往往可以提出期望,一定要确定,而不要模棱两可。比如,你可以说“希望我们下一次还能合作”“12点我们一起吃饭吧”。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原则无法做到有效社交。牢记以上交谈的步骤,学以致用,相信会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