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叫阿芬(化名),是一名从农村老家出来打拼的母亲,在此分享一下我多年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2011年,我大儿子出生了,全家陷入欢喜中,特别是爷爷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农村老一辈的思想还是有点封建,盼着抱孙子的老人对孩子爱不释手。
当我们还沉浸在大儿子到来的喜悦中,没到半年,我发现自己又怀胎了,2012年中旬,我又生下了小儿子。此时,初为人母的激动已经减弱很多,取而代之的是对生活的担忧,一下子多了两个小孩,还有年迈的公婆,夫妻俩的压力骤然上升。
家乡的环境比较落后,主要还是以务农为主,附近也没有工厂可以打工,摆在我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留在家里照顾小孩,二是和丈夫一起到外地打工,把孩子交给公婆。
为了应付沉重的生活负担,迫于无奈,我只能选择后者,和丈夫一起外出打拼。
2
小儿子满四个月时,我收拾好行李,踏上了南下打工的路途。一没文化二没人脉和背景的我只能进了一家电器公司从生产工做起,每个月拿到三千左右的工资,加上偶尔会有加班费,最多也就四千左右。虽然不多,但是夫妻俩加起来一个月也有将近一万元收入,足以支撑起整个家庭的开支了。
生活上算是衣食无忧了,但是因为常年在外,一年只能回两到三次家与孩子们团圆,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很多宝贵回忆。
2015年之后,两个儿子都相继进了幼儿园,那年过年,我给孩子买了很多衣服,玩具和零食,和丈夫一起坐在5个小时的长途大巴,再转了两次车,终于回到了日夜牵挂的家乡。
我清楚地记得,当我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走进家门看到我儿子的那一刻,儿子们看我时那种既陌生又冷淡的眼神,和看到普通的阿姨没啥区别。我在脑海中想象的无数次儿子跑过来亲我,拥抱我,寸步不离地粘着我的场面都没有,心里不下子凉了半截,说不出的难受。奶奶提醒孩子们:“妈妈回来了,快叫妈妈!”他们沉默了好久,才小声地叫:“妈妈!”,然后马上一股脑儿跑去玩了。
到了吃晚饭地时候,我一个劲地去和儿子们套热呼,刚拿起碗要帮他们装饭,没想到小儿子脱口而出:“不行,要奶奶帮装!”我一愣,转头看向奶奶,她只无奈地摇头苦笑。中途吃饭一会说口渴,一会说手脏,整顿饭下来,奶奶跑腿了七八次,活脱一下小皇帝。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便说了他们几句,没想到俩个小家伙头都没抬一下,该干嘛的还是干嘛,根本当我不存在。
临近睡觉的时候,很晚了,小儿子还是像猴子一样活蹦乱跳的,爷爷奶奶说了好几次都不听,也不舍得语气太重或打一下,随着他们的性子来。因为坐了一天的车,我和孩子爸都已经很累了,我气极败坏便一把抓住小儿子在他屁股上打了一巴掌,大声说:“马上去睡觉!”儿子明显吓到了,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然后一声不吭地回房间了,我举着的手还没来得及放下,就听到房间里传来儿子气愤的声音:“我不要妈妈,妈妈坏人。”
由于错过了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最佳时期,父母在孩子们面前失去了威信,孩子往往把出生后照顾他们的人当成是最信任的人。
经过几天的相处,我发现孩子们不但生活上很多不良习惯,而且对学习也没有兴趣,基本的阿拉伯数字都还不会读不会写。不过我还是安慰自己:才幼儿园,没事的,以后上了小学开窍了自然就好了,可惜我想错了。
年假匆匆而过,短短的半个月时间,我与儿子们从陌生慢慢变得有点熟悉,到后面几天,他们也渐渐地开始与我有一点交流了。然而,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感情,又要很快被时间与空间隔断,我马上又要开启远行的日子。
出发那天,孩子们跟着我走到村口,只一个劲地挥手, 我强忍着泪水不回头看他们。
3
远在他乡,看到别人一家大小散步的画面总是忍不住多看几眼。一边为生活奔波,一边在思考未来,在大儿子上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终于利用这几年的积蓄在城里供了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付了30%的首付,也把家里的老人小孩统统接到新家。
搬家后,我与孩子们真正的相处才算刚刚开始,朝夕相处之后才发现问题越来越多,亲子关系也很难去修复弥补。
我和孩子的爷爷奶奶之间的教育观念存在很大差别,他们的观点是:孩子只要开心就好,学习什么的都顺其自然不用太辛苦,太宠溺孩子了;而我主张从小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因为从小老人只管小孩吃饱就行,所以现在学习基础很差,老师隔三差五地打电话来投诉,我只能一边保证好好教育一边捶胸顿足。孩子越不会就越不想学,越不想学就越不会,形成恶性循环,出现明显的厌学迹象。我恨铁不成钢,辅导作业经常被气得肺都要炸了,作为孩子的妈,我不禁在心里感叹:“怎么会有这么笨的小孩呢?”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想放弃又不心甘,唯有每天晚上为了学习的事情折腾。
我不禁反思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否正确?在孩子身上省掉的时间,孩子总有一天会以另一种方式讨回来的。为了工作,我放弃了小孩的早期教育和陪伴,当我想重新把握时,机会早已错过,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真的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4
在此,我真心告诫所有打算离开孩子去打拼的父母,好好衡量一下得与失,世界上还有很多东西是没有办法用金钱买回来的。再苦再累,也要尽力把孩子带在身边,如果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程度,在亲自带娃和丢给老人之间,真是需要慎重考虑后再选择。
作者:家教老师,两娃宝妈!
喜欢的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ID:xpl_13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