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马尔克斯
自打自己有了记忆,特别是对“过年”的记忆开始到今天,就算是再经历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印象都不会有任何的模糊,直到老去。
不是就像,而是就是,儿时对过年的美好回忆,其实就是长在脑子里面那人人都有的“神经元网络”永不磨灭。
过年,在儿时的记忆里,那简直就是一场梦幻般的隆重盛宴。
其中的味道,至今余味悠长。翻阅着记忆深处的脑回路,细细回味着小时候的年味:
那是我们家所有的孩子们,整整齐齐的坐在炕沿上,用尽洪荒之力,去吸吮着爸爸在盛满沙粒儿的大黑铁锅里,翻炒花生和葵花子时,散发出来的那种糊香。
那是为了避免“返潮”,在火炕上炕了又炕的“小鞭儿”和“二踢脚”,耐着万般的性子,苦熬等待那“大年三十”一到,才可以手里拿着点燃着的“马粪纸”,再去点燃它们时,弥漫在空气中的那种黑火药燃爆之后的硫磺味道。
那是母亲从那晶莹洁白的雪堆里,挖出那些早已准备多时了的“好嚼各”,在大铁锅里蒸熟煮烂时,散发出来的那种勾魂夺魄的鱼肉鲜香。
那是在姐姐们穿过的衣服里,妈妈用她那纤细又布满老茧的双手,为我挑了又挑、选了又选、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的“中性化混搭版”新衣裳,穿在身上一瞬间时的欣喜若狂。
那是张着小手捧着爷爷,叔叔,舅舅们给的那“块八毛”的押岁钱时,瞬间升腾起来此起彼伏的心潮激荡。
那是冻僵了的小手,提着用罐头瓶儿蒙上一层薄薄的红纸,纯手工打造的小灯笼,与小伙伴们一起围着房前屋后,嬉笑玩耍时打心底里散发出来的幸福快感……
那是原本是姐姐们分得的那么一份,她们却舍不得自己吃的冻梨、冻柿子,塞给我这个弟弟的手里。让我甘甜在嘴里,感恩在心头的那种温暖。
小时候,我一直感觉一天的时间总是很长很长,以至于早出晚归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到花样层出不穷,而天黑下来的时候却很晚很晚。
小时候,我也会觉得一年四季过得很慢很慢,寒来暑往磨砺着心焦的期盼,却总觉得过年的那一刻,离我们很远很远。
十六七岁时,当不得不走起一个人独自远行之旅的脚步,告别儿时美好的那一刻。虽然懵懂中预感到了什么,但是,依然木纳的滋味并非是我一人的痴呆。
待渐渐长到懂得了许多道理,看清了许多事情的时候,这种儿时对年的味道的期盼和追逐,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对母亲和家乡那份深深的眷恋。
于是乎,余光中先生的那首《乡愁》,也就成了我朝思慕想,盼望回家过年,期待吃上一顿母亲做的饭菜的盼头。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